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5章 黄泥岗文化街(3/5)

快价牌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车窗边缘,食客将充电宝放在指定位置,摊主收到提示,一份具有华夏特色的美食,很快出现在眼前。

等到下午4点,摊主们清理各自所在区域的卫生,收起小吃车,转战联合广场。

下午5点,这里又会变成集散中心,一辆辆加长型拖挂,分别装上汽车、拖拉机、农用机械,走高速将货物送往北方各地。

徐飞站在大泽动力门前广场瞅了许久,从充电宝中调出商贩信用评估报告,数出前50名,趁着食客数量还不多,发通知过来开会。

片刻后。

五十多位年龄不等的男男女女,一路小跑抵达大泽动力安保亭。

“徐厂长?”

“是这样,我计划着,把黄泥岗的东街,也就是老东门附近;西街,也就是北门到大泽之间;街里也就是老东门到北门的路段,分成三个区域,并向两侧稍微延伸,打造华夏文化一条街,涵盖古今。”

徐飞拿起纸张,将线路罗列出来,“沿途设置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和产物,比如酒肆、布店、米店、粮油店、面粉厂。”

“咱们以九十年代的面馆为例,小丫电扇厂,都熟悉吧?”

众人点点头。

“小鸭电扇厂以前有个老面馆。”

徐飞在纸张上写写画画,“两个大师傅做面条,一个大师傅煮面条,三个大师傅炒菜配卤子,包括炒豆芽、红烧茄子、红烧土豆、豆角鸡蛋、肉末茄子、土豆牛腩、宫保鸡丁……那年头,吃这么好,有点难以置信,但确实如此,并且赚了不少。另外还有需要花钱的卤肉、卤豆干、卤面筋、狮子头、把子肉。”

“一碗面2毛钱,可以选一荤两素……当然,现在物价上涨,咱可以定价1块钱一碗,一荤两素,如果加面,2毛1两。”

“这个店,取名‘小丫风扇厂老面馆’,免2年房屋租赁费,你们愿意过去吗?”

现场众人有些迟疑。

羊汤面老板开口道:“徐厂长,我们这边都忙不过来,哪还有精力开分店,您不如找食堂的大师傅,听说最近半年,大食堂不忙。”



“我担心我的小吃街开起来,把你们生意挤黄了,你们想想,就这种模式的老面馆,你们谁能干的过?怕不是职工下了班,就乌压压的往东街跑。”

“……”

“实话说,我不是为了赚钱,我是为了打造特色,让咱们黄泥岗的文化,鲜明起来。”

刀削面老板看众人依旧沉默,咬牙道:“厂长,我去。”

“前期不需要多少帮手,你可以将你对象、孩子、老爹、老妈,带到店面后方居住,可以申请居住证。如果店面的月收益低于6000红钞,我给你补6000,如果超过6000,那都是你的,等店面生意有所起色,你再从大泽劳务派遣雇佣几名餐饮学员,到时候我把月收益保障,给你提升到1万。”

“您早说啊厂长,我也可以过去。”担担面老板举手道。

紧接着,其它店老板也纷纷举手。

吸引众人的不是收益,而是居住和居住证。

在大泽做买卖,收入确实高。

就像最普通的汤面摊,每天至少可以卖出500碗,约1000红钞,去掉成本,去掉税费,大约可以拿到600块,一个月就是1.8万。

在这外界平均薪资六七百的年代,做面条这么赚钱,谁信?

但这却是事实,尤其去年那批小摊小贩,现在已经买了房子。

然而,今年大泽房价上涨,租金上涨,各类成本上涨,汤面虽然依旧相当赚钱,却没有去年赚的那么多。

小摊小贩拖家带口,若想安顿下来,至少要比去年那批小摊小贩,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