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6章 那年春,我把白面涂满身(2/3)

恩泽万家黎民。遂弃武从文,换儒服,弃刀剑,遍寻名师,立志访求明主共图王霸之业,早日解天下黎民于倒悬。怎么今日一见,王某好像又看到了当初那为友拔剑的徐元直?”

徐元直闻言一僵,目瞪口呆的看着身旁的石广元,二人眼中俱是骇然。

这人是谁,为何会对自己的过往了如指掌?

原来这徐元直乃是颍川人氏,单福并非徐元直真名,而徐元直也只是他的字,他叫做徐庶。

年少时喜欢弄枪舞剑,好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因为好友为他人所害,于是此剑闯入仇家将其当场格杀。遭官军围捕,至昔日茶肆酒楼名伶处寻白面涂满全身,披头散发出走江湖。投奔至同郡好友石韬石广元处,一同蛰伏于荆州。

在石韬陪伴下以及荆州的文化氛围中,他明了侠之含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于是,他饱读诗书,改头换面,把过去的那个游侠儿藏于心中,以书生之容重现人间。

但,徐庶依旧是那个徐庶,依旧是那个“那年春,我把白面涂满身”的徐庶,一腔正义,满腹热血。

只不过,他再也不再羡慕江湖中的仗剑天涯白马西风,他已经将剑隐胸中侠藏儒道,天下、诸侯和江山战图才是他的江湖。

所以,他与石韬留恋于兵家险要,留恋于诸子百家。

却不曾想到,在这铑蟠山下被人道出了马脚。徐庶稳了稳神,朝王黎拱了拱手正色道:“不错,徐某正是徐庶。阁下何人?是否也要徐某进船舱才可一叙?”

“这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并非一人之天下!船舱内说话固然周密,汉江边长谈却也来得敞亮。元直固然是儒侠之人,为人豁达诚信,但王某同样磊落光明,与你说话何须居于一隅?”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并非一人之天下!

徐庶和石韬二人心中一震,如此大气雄浑、胸怀天下的言辞竟然出现在眼前的这名年轻人口中,这人究竟是谁?

徐庶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和惊疑之色:“白衣青年?白衣银狐?阁下可是前将军冀州王德玉!”

“正是王黎!”王黎正色的朝二人点了点头,周仓早已吩咐亲卫将船舱中的凳子、胡椅和案桌抬了几条放置于众人身前,又烫了几壶酒置于案桌上。

王黎当先走到案桌旁坐下,亲手斟了五七盏酒,朝贾诩、赵云夫妇、甘宁以及徐庶二人示了示意。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元直和广元虽然素未谋面,但也多曾听闻文若和奉孝提及,你等又是王某的心腹兄弟,都算是故人。大家勿需拘礼,还是坐下来一起谈一谈吧。”

徐庶二人互视一眼,朝王黎行了一礼径直走到对面坐下:“昔日楚霸王乌江畔置酒看虞姬歌舞,今朝我等汉水旁小酌聊江山风月。既然王将军执意相交,徐某兄弟二人就当仁不让了!”

“哈哈,果然不愧是最为豁达的徐元直!”贾诩哈哈一笑,与赵云夫妇及甘宁也围了上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哦不,江风过五味。

待听得王黎亲自解说暂且软禁众人之缘故后,徐庶二人俱是一阵感叹:君子慎密,机事不密则害成的道理他二人如何不知。但能够如王黎般只是软禁且照发工钱之人,这天下却哪里可寻?

不害己,不害人,这才是乱世中真正的仁义!

徐庶呼吸略微急促起来,脸上现一酡微红:“徐某在颍川之时便听得将军大名,如今在这荆州地界上,将军的名声更是如雷贯耳。将军伐黄巾讨董卓,安雒阳定长安,逐曹操、吕布于关内,怀忠义、百姓于心中。

徐某自学武以来便崇尚热血江湖、金戈沙场,也有一颗侠义为民之心。但今日一见,方知将军才是为国为民之侠之大者,徐某自愧不如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