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争取(2/3)

回家了,而屈汝部的少族屈汝沙堆更是在王爷身边的近卫。

地斤泽土地肥沃,草场丰茂,水源充足,可耕可牧,屈汝部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在赵柽有意的扶植下迅速壮大,已经拥有万帐族民,成为了这里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他的到来当然受到了屈汝部的热烈欢迎,对王爷照顾的无微不至,却根本不在乎他还是不是什么宣抚使,在他们眼里王爷就是主人即便是要他们跟着造反也会二话不说拎着家伙就走。

这个地方现在对于此时的赵柽确实是个好地方,即使远离忠勇军的保护安全上完全有保证,地处沙漠也让他暂时避开了暗处无处不在的眼睛,让他可以安心的相些事情。

赵柽的迁移令下达后,忠勇军按照安排撤到了河中地区,那边早已买下的土地为他们提供了现成的安置地。五个将并没有打乱编制而是成建制的各自进驻,每将相距五十里分驻在屈野河、浊轮河、兔毛河流域,紧靠交通要道,隐隐的控制了各个川口要道。

而赵仁的到来也让赵柽能放心离开,在他的布置下各军将士纷纷借机探家将各自的亲属从各地接了过来,这样既可以增加凝聚力,也可以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同时也避免陷入敌手成为瓦解军心的人质。

赵柽在各地转了一圈,河中地区今年调雨顺,没有大灾丰收基本没有问题,足以解决困扰他们的粮食问题,而盛和堂也通过柜坊发放贷款的形式将各处的余粮收购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加上各地屯田所得,可以保证忠勇军的一年所需。但赵柽并没有放弃从中原和东南买粮的计划,依然执行着以粮换盐的政策,囤积粮草,但是却减少了对西夏的粮食出口…

赵柽每天看似过着打猎钓鱼的清闲快乐的日子,可紧锁的眉头却表明他心中依然忧虑重重。他在平州搅闹了一番,虽然有所收获,但是却没有能改变女真人入寇的决心,宋廷上下仍未能对女真人频繁来使的真实意图有所察觉,举国上下仍旧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幸福之海中。

王黼已经光荣离休了,刚刚上任一年的王安中便失了靠山,灰溜溜地走了,谁让他拜错了码头。而在童贯重新出山离汴之前,那边就有了替代人选,蔡攸推荐蔡靖知燕州府,接任王安中空出的职位,毕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蔡字的。

童贯重返燕京前朝中曾得中山府密报,更说郭药师“凭宠恃功,逆节以萌,凶横日甚,与金交结,背负朝廷,恐兴祸不远。”提醒朝廷早作防范。郭药师知道蔡靖是童贯和蔡攸的人,当然也就不能做的太过,表面上还是要一团和气的,童贯来了后先是被郭药师几个响头、几句肉麻无耻的奉承,又校阅了他的常胜军便认为其忠信无比。

这些面子功夫加上潜规则骗过了童贯的毒眼,便进而上表章给官家认为郭药师绝无异志,可放心大胆使用,然后又上表朝廷在河北路置四总管,安排自己心腹分任此要职。而同时上表以为燕京已经光复,河北诸地从前的驻军就没有再屯扎的必要,从前的边防重镇现在已经成为内地,安肃、永宁、保定等军裁撤应该裁撤。

童贯这里不管有什么举措,朝中的蔡攸一定会全力支持,二人一唱一和,竟是好到合穿一条裤子,荣辱与共了。而蔡攸之所以极力赞成,此举意在示以闲暇,国家已是无一丝鸡犬之警,百姓只有讴歌太平的热情了。赵佶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琢磨,到底童贯是老成谋国,国家承平日久,能省一些是一些,于是允奏。本来是篱笆扎的紧实,野狗才闯不进来的,事如今自毁城,虚掩大门!

女真人在边境之上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准备南侵之事,相应的宋廷上下也没有闲着,从河朔到汴京的宋官员忙着迎来送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盈溢着笑意,对于这些蛮夷恭谨的侍奉。直到这时候,大宋朝廷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反面一厢情愿的认为女真使者如此频繁的往来,这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