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 整军备战(2/3)

皇帝的眼中多了些戒意。

次日,兀术亲自主持大朝,称南朝赵二北巡是‘庄公舞剑’,其意在犯我大金,为了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军备,重新恢复左、右元帅府,分管辽东和辽西两个方向的战事。以完颜亮为左路元帅,撒离喝为左监军,在锦州开府防守南朝北进的通路;以仆散忠义为右路元帅,完颜秉德为监军,在春州开府防备南朝西进通路。

于此同时对朝中的官员也做出了调整。以完颜彀英为内外副都统军,平章知事;以完颜雍为东京辽阳留守;以纥石烈志宁为兵部尚书,兼上京兵马司都统。完颜勖封赵王,皇帝念起岁数见老,令其致仕养老;完颜宗宪入国史馆,编撰修史。完颜宗贤则升为太保兼尚书左丞相,左副都帅;行台左丞相萧仲恭升为尚书左丞相;完颜宗本继任尚书右丞相。

兀术在一日间便对金国的重要管理成员进行了频繁而又复杂的变动,这些变动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便是“纷繁复杂、眼花缭乱”。当然造成这一人事变动混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兀术已经发觉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和朝中重臣已经和皇后相勾结的迹象,威胁到了帝位的安全,他必须在两党斗争还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让他们生根发芽。可兀术还是手下留情没有一棍子打死给他们留下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也通过快刀斩乱麻之势将皇后的班底拆的七零八落。

第二个原因是兀术根据自己多年的斗争经验明白,如果要想朝中击败政治对手,那么自已就必须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必须能够控朝中的军政大权。因此三师及行台尚书省的几个重要职务的争夺上是有权必争、寸土不让,不能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让其翻盘。

在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完成后,兀术下令加快界壕的修建,加固城池,囤积粮草,打造兵器,积极备战。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利用界壕阻挡宋军进攻的同时,消耗掉他们的大部兵力。然后趁机打一个防守反击,将宋军赶回城内,为金国的进一步发展夺得人口和资源,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缓冲区,遏制大宋进一步的扩张……

…………

在金国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积极备战的同时,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赵柽也在对军队进行调整。如今大宋有七个镇抚司,四个水师管区及所属陆战旅,拥有禁军十二个将,直属近卫军及沙漠军、猎骑军和两个炮兵旅,兵力近三十万人。再加上各路所属十多万州军,计有兵力四十万人之众。赵柽在北方设置了五个镇抚司,兵力配置也呈北重南轻的形势,依然保持历代王朝对西北扩张或是防御的态势,不过现在显然是将金国作为主要战争对象。

如今随着漠北和高昌划入了大宋版图,西北的概念再次被刷新,因此有必要再做出新的调整,赵柽决定设置西北路管理漠北和高昌。基于这两地地广人稀,土地贫瘠,难以供养大量军队,他沿用陈东所奏沿用历代以屯垦军为主,禁军为辅的御边方式,只在镇州和高昌各置一军,兵力控制在两万人以内。

计议完毕,赵柽下诏设置西北路,以陈东为西北路制置使;成立西北镇抚司,在镇州置帅府,以西征军中龙翼军部分兵力和随同西征的部族军为主组建靖边军,兵力二万人,采用四四编制成军,以常超为靖边军统制。高宠和赵礼在组建完毕后即刻回京,另有任用。

由于在历次战争中炮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随着炮兵队伍的壮大和装备的更新,有必要加强领导。随后赵柽决定对枢密院也进行改组,将炮兵从步军司独立出来,成立炮兵司,以赵孝为都统。现在铁炮试制成功,并可以成批量的生产,且形成体系,产量的瓶颈终于被突破,赵柽下令以讲武堂炮兵校两届毕业生为基础,新组建两个直属炮兵旅。并把各军中直属机炮队扩编,分为机枪营和炮兵营,以加强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