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六六章 悔意(2/3)

能猜得出,李治对于长安附近的驻军似乎心存疑虑$今贞观朝遗下的老将,大多都已经赋闲在家颐养天年,虽然身上仍然带着军职,却少在军中行走,如房遗爱这班青年将领,已经是渐露头角∪其是房遗爱,他尚主那年便被李世民扔进了军中历练,这些年下来,凭借着他的身份背景和那副直率的武夫性格,早就在军中站稳了脚跟,虽然若从战功上论尚不及薛仁贵等人,可是若是论起人缘,和对军队的掌控来说,那些新贵却是远不及他的◆是有他留心,想来李治也能多放心些,只是不知为何,这几天来李治却并未召见过房遗爱,这些话却是只能有永宁私下里隐晦地提及了。

高阳公主虽然仍旧是一头雾水,但是一听永宁提及“军中”二字,便不再深问⌒些话,也确实是点到即止为好,说多了,说透了,也就没意思了……她只是点了点头,便将此事揭过去不提,转而说起卢夫人近来的身体情况。

自房玄龄去世之后,卢夫人的身体便是三天好、两天不好的,人也迅速地苍老了下去,以前那种爽朗有活力的样子是再也难见,便是对着平素最为宠爱的孙辈,也淡了下来,说着话便能恍过神去±宁对于卢夫人的情况,早早便有了不好的预感,果然,这才离房玄龄辞世没多长时间,卢夫人便已经第三次病得下不了床了……

吃说,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永宁手中虽有那种合用的魔药,可以让卢夫人的身体健康起来,可是她自己心结难解,心绪难开,那么这一时好了,下一时怕是便又会不好,除非她自己能重新站起来,否则别人便是再怎么努力,也终归是帮不了她的。

高阳公主本来提起卢夫人是为了转移话题,可是等话一出口,便已经后悔了↓虽说是儿媳妇儿,可是身为公主,也不能指望她会跟杜氏一样,拿着婆婆的话当天,把服侍婆婆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平时她肯温声细语的说话,就已经被人赞是体贴有加了……更何况她自有自己的公主府居住,并不曾与卢夫人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过,她对着卢夫人的那些敬意也几乎全是看在房遗爱与永宁的份上来的,又哪里会真的去关心卢夫人如何?

其实周围的人也都看得出高阳公主与卢夫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高阳公主的身份,也并没有人去苛求她,甚至对于目前这种状态便已经很满足了〔正是因为这样,从她口中说出的卢夫人的情况,倒是更让永宁相信些。

因这一时错言,高阳公主暗恼自己,竟是半晌无话,少时便告辞而去。

待李治忙完了政务回到紫宸殿的时候,却正见永宁斜倚着木格子窗失神地望着窗外的一天暮色,手边却放着一张字荚显零乱的素笺←见永宁似乎并没有察觉到他的到来,便缓步走了过去,伸手将那张素笺拿了起来。

素笺上只简单着写着几行字,笔荚是永宁的,细看内容却是首诗: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後,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李治紧握着手中的素笺,一时竟是痴了,心中不停地闪过那句“同来何事不同归”……

“九郎……”永宁不知何时转过身,轻轻将头靠在了李治的肩上,低声说道:“高阳公主今日来看我,说起母亲……母亲怕是不好了……如今想来,怕是父亲去时,母亲便已然了无生意……九郎,你可知道,父亲原本该娶的妻子,并不是母亲,当年与父亲订下婚约之人,却是母亲的嫡长姐,只是那位姨母少小夭折,而祖父却与外祖意气相投,硬是将父亲的婚事拖到母亲出世,两家才又重新将婚约续下……父亲足足比母亲年长了十五岁……父亲而立之年才娶了母亲过门,之后没几年,便追随于先帝左右……若许是年纪的关系,父亲从来都对母亲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