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8章方孝孺也配写史?(3/5)

习,再也不提打出一片天地的事儿。

不过他们也联名请求,希望准许他们派人每天去旁听。

陈景恪自然没意见,不过在之后的探讨中,他绝口不提大同世界的事情。

眼下这算是大明的最高机密,知道的人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是绝不能提前暴露出来的。

——

且说外界,《辽东书》编成和方孝孺归来,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毕竟作为儒家叛徒,当年他可是喷过很多人的。

至今,‘脱了裤子再说话’还广为流传。

当初他为了帮朝廷稳定人心留在朝鲜王国,中原的儒生可没少嘲讽。

什么被吓跑了,什么中原再无其容身之地云云。

方学在朝鲜取代理学成为显学,依然没有引起儒生们的重视。

方孝孺这个叛徒被撵出中原,却在朝鲜成为文宗,岂不正说明朝鲜乃蛮夷小国学艺不精吗。

逻辑直接闭环了。

现在这个叛徒竟然还敢回来,还带着几百徒子徒孙,简直太猖狂了。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方孝孺建了一座书院,还取名叫伊洛书院,更是愤怒。

这简直就是挑衅。

很多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给他迎头痛击。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最积极的是年轻一辈的儒生。

年龄稍微大一点,经历过当年方孝孺嘴炮洗礼的老人们。

都只是躲在后面喊喊口号,没有几个真正愿意往前冲的。

只是方孝孺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从辽东回来先去朝廷复命,然后就去了陈景恪家里,说是要交流学问。

给那些儒生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去陈景恪家门口闹事儿啊。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针对方孝孺。

找不到你本人,还不能去你的书院?

把伱书院大门上的匾额摘了,看你能不能沉得住气。

然后他们就发现,这个匾额还摘不得。

因为那踏酿的是老朱的亲自题字。

老朱的凶名自不用多说,现在别说摘匾额,连找书院麻烦都不敢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也只能在口头上对方孝孺进行打击。

很多人开始写文章进行指指点点,比如把他之前的文章拿出来进行批判。

还有就是《辽东书》,也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

这种道德败坏的人,怎么配写史书?

作为一部正史,朝廷自然是很重视《辽东书》的。

毕竟,这是华夏大融合的一次尝试,其经验对朝廷非常的重要。

如果这一次能成功,那以后大可以用相似的手法,来为大融合创造理论基础。

正因为重视,朝廷更不希望这部书出问题。

为了防止里面有什么违禁的内容,必须要让人进行全方位审核。

这个工作自然落在了翰林院的头上。

而翰林院最多的就是儒生。

他们可不管朝廷的什么计划,对这部史书展开了全方位批判。

什么史料不详,什么杜撰内容过多……最大的问题还是主体思想上。

史书的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秦时期,那时候的史官是世袭的,记载内容的真实与否关系着家族荣耀。

要是哪个史官敢胡编乱造,会被整个圈子鄙视,国君也不会用你。

子子孙孙都会背负骂名。

所以,当时的史官记史的标准是真实,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非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胡编乱造。

最著名的莫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