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决胜(20)(2/3)


和历史一样,多尔衮给多锋选择了一条最好最快捷的进军之路!

原本的三路进击,现在只有两路,叶臣一路以虚兵为主,不过比起历史上阿济格只以李自成为敌,杀了李自成后顺军还有十几二十万的余部他都不理,只是留一个汉人佟养性当湖广总督,自己拍拍屁股就回北京去了。

说起来这一路军,对南明的威胁几乎为零,因为左良玉在李自成一到荆襄时就已经东进,并且烧光武昌,打下九江,一路威风赫赫,不过就只是专打自己人罢了。

江北四镇,高杰毁在自己人手里,结果河南不能经营,由得多锋轻松南下。

现在山东那边在顶牛,少了一路,不过山东那一路原本也是打酱油,是跟在多锋身后检便宜的。

最要紧的,还就是多锋部!

现在多锋部也是得到加强,大局不利,剃发令一下,建北直隶和山西也都在闹腾,到处起烽烟,县城一级还算是清军掌握,乡镇就不复为清方所有。

什么赋役保甲,催科纳粮,这些事都没有人做了。

换句话来说,清军的基层力量都被毁灭了。根本失去了健康的肌体,靠着关外的补给,迟早要撑不下去,北方到处是乱糟糟,有些地方不要说收不上来税,地方官还在请中枢朝廷赈啊……这当然是痴人说梦,不过局势之恶劣,也是叫多尔衮的健康状态急剧下降,已经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北直的一些州县,比如向来民风彪悍的沧州等地,剃发令一下,到处火起,不得不抽调一些兵马,四处弹压。

西征军一打残,多尔衮自己也觉得出了副招,现在这时候,已不得地面安静,怎么能图省事,现在就把人往敌对一方逼?

等他觉得自己是人头猪脑,上了周钟大当,下令把此人抓起来的时候,整个京师却是大索不着,姓周的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象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个时候还觉不出味道,多尔衮不仅不睿,还是头猪了!

一想起明朝一方不仅在军事上颇有起色,财政上听说更有可怕的变化,加上民心明显不对,刚入关时,明朝降官就算不愿当官,可也觉得清朝似有混元一宇之望。

而降官更是说三百年气运轮转,现在确实是轮着大清了。

总之,气运一说甚嚣尘上,使得多尔衮十分得意。

现在却明显不同,南官心思不定,不愿效力的迹象十分明显,剃发令下后,虽然官员冉普遍剃头,没有几个敢硬扛的,但偷偷逃走的南官也并不少,举家外逃的就有十几二十家之多。

这还只是一点,说明人心不稳,更加可怕的,就是和周钟失踪的事联系起来,说明了明朝在京师渗透安排的细作之多,能量之大,已经到叫多尔衮睡不着觉的地步了!

谁知道会不会有几百细作,前来攻打摄政王府?

这种可能性虽不大,但并非完全没有,他只能吩咐苏克萨哈,加强对王府的护卫,同时迭下严令,任何汉官,汉人,不论官军商民,入暮之前,一律离开北京内城,否则擒拿不问,立刻处斩。

象范文程这样的心腹汉臣早就入旗,当然不在此列,别的汉官要被留下来办事的话,还得安令箭给他们,不然拿住了被砍了脑袋,那就十分冤枉了。

现在全八旗六万男丁,除了不能出战的老弱和残疾之外,几乎全被派了出去,加上什么索伦,鄂伦春等各族兵,还有蒙古盟友,汉军,出关时凑了小二十万,阿济格带走三分之一还多,多锋要少一些,山东和河南加起来才一万多满蒙八旗,加上晋西,二十万大军最后能调的一点机动兵力,全补给了多锋。

凑起了王师十万,什么辅兵跟役并不多,地方上沿途拉夫子就是。

战兵是绝大多数,游蒙兵有三四万人,剩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