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2/3)

,这是最明显的好处,至于别的……钱谦益先是和吴伟业谦虚了两句,然后又把视线转向王铎:“觉斯,军务大臣有几人,军务处又如何办事呢?况且,既然名军务,总要有相当懂得军事才成,学生么……”

他吭哧几句,已经不大原意坚拒这个任务,所以不想说自己完全不懂军务。不过,江南一带的地理山川河流还有大小世家风土人情他是一清二楚,完全玩的转,但行军调派,一千兵马有多少战马,多少骡子,多少帐篷,要用多少炊具,调拨多少粮草,沿途如何补给……这些他可是真的一窍不通,完全不懂。不过既然皇太子青眼相加,倒不妨先腆颜承认下来为好……

“既然名曰军务处,当然是每天都要见面办事。军务大臣暂定为五人,原本是要叫孙伯雅回来,但他在徐州还有要紧大事,所以改为召马士英任总理军务大臣,牧老,还有王开美、路见白……还有不才区区!”

这么说,就是马士英做老大,然后是钱谦益、王家彦、路振飞,还有吴伟业这五个人为军务大臣。

这个安排就很费心思了。

孙传庭当军务大臣当然是最合适的,没有哪个封疆比他更适合了。

但徐州也确实是十分要紧,高杰所部不稳,孙传庭不把这个麻烦解决了根本不能抽身,更不必提到南京来当什么军务大臣。

这么一来,大臣之中就马士英最合适了。他能挑动三镇一起拥立福藩,这一件事就说明其对军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再加上镇守凤阳多年,曾经多次经略河南,屡败流贼,在当时的封疆中是一个有实际本事的总督,用了此人,拥立风波的后遗症就算彻底消弥掉了,又得到一个有实际才干的帮手,不用多想,也知道很划算的。

至于王家彦和路振飞,一个知兵而风节森然,一个年富力强,军务政务都一把抓,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至于钱谦益和吴伟业,一个是东林前辈,文坛领袖,另一个,则可以说是文才斐然,是江南文坛小辈中很得众心的一个人物。

而且论起资历来,吴伟业也是够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国子监司业,现在已经是詹事日讲官,资格人脉,都无可挑剔。

马士英此时还没有援引阮大铖,名声不好不坏,能力是有目共睹,特别是黄得功这样的强藩是人家一手带出来的,老马干这个“总理”军务,钱谦益倒没有什么可说,再想想别的人选,似乎也是精明强干,比起内阁班子来还要强过几分。

这么一想,心底里隐隐约约似乎醒过味儿来……这军务,似乎还在内阁之上?

吴伟业此时精神有点亢奋的样子,以他之才学,正常来说要么熬资格掌院翰林,要么执掌国子监,想要正位部堂,最少还有二十年的路要走。

现在际遇可算超奇,一下子就官拜一品,而且还负有天下军国重责……书生读书时就以身许国,学成卖于帝王家么,到现在还有什么可说?当然是殚智竭力,为太子效力就是!

此时看向钱谦益,目光迥然,只道:“一会朝旨下来,正式大拜,牧老先到宫门谢恩,然后皇上会有赏赐,蟒服、金牌、表里之类……军务是每日都要进宫办事的,昨日开始就兴作办事的地方了,明早开始,就正式入朝办事。上朝的时间是每日卯时二刻到三刻,先见面,先由总理大臣奏事,然后各大臣分别奏事,接着皇上垂询,由总理大臣负责答话回事,皇上如果专门问谁,就由该人答话。见面时,一律赐座,由军务舍人记录经过情形,下值之后,就可以分别办事了。”

“那么,如何取信,又具体怎么办事?”

“军务有银印关防,当然是以印取信,兵部每天都有人伺候,一旦有旨意,加盖军务印信,取兵部火票加急送出,这是廷寄。如果不急,就移交内阁明发上谕,晓谕各地遵照圣谕办理军政事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