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7章 朝廷财政(2/6)

开辟新的税源,或者是从其他地方开始收税才对。

“吴卿,朕有两个方面想不明白。一个是我朝的盐税问题,一个是我朝的商业税问题。商税,朕先不说,朕就说说我朝的盐税。据朕这边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朝盐价高于宋朝之时。南直隶、浙江等地的官盐一斤售价最低都是五十文,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一百文。可是在福建、河南等地官盐一斤售价甚至可以达到三四百文。而宋朝之时,全国盐价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五十文。应该说我朝的盐价很高吧?一个生活一般的普通家庭,一年光是吃盐就要花费一两左右。那些有钱家庭,一年一个人吃盐就可能花费超过一两,加上浪费的一年一个人吃掉三四两都有可能。现在我朝人口,总不可能低于宋朝时候吧。目前这么高的食盐市场,为什么我朝盐税却远远低于宋朝。北宋之时,朝廷盐税最低的时候,都比现在高出两倍以上。盐税高的时候甚至超过我朝盐税四五倍。”

寻找新的税源。

朱厚熜考虑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盐税,一个是商业税。

商业税先不说,因为朱厚熜对于大明朝的商业情况其实并不熟悉。虽然也调阅了一些资料,但因为大明朝廷对于商业的轻视,因此对这方面的描写不多。

所以朱厚熜是重点说盐税。

大明朝的盐税,最高的时候达到250万两,但这个是万历朝的时候。那个时候朝廷没钱,就不停的提高盐税利率,才有了250万两的盐税收入。其实大部分的时间,大明朝的盐税也就是一百多万两。但是北宋的时候,就算是朝廷动荡,一年的盐税最低都是三四百万两。平时的时候,北宋盐税轻松就能够达到七八百万两。

可是偏偏大明朝的盐价远远高于宋朝的时候。

盐税这么低,但盐价却这么高。

哪里出了问题。

大明朝人口比北宋多,控制的地方比北宋大,民间的盐价比北宋高,结果盐税相比北宋却低的可怜。

“皇上,朝廷目前主要的盐税,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盐引收入,一个是官盐销售收入。但现在这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朝廷对于盐引几次改革,变成了‘钢盐制’之后,虽然看起来增加了户部盐税,但其实是完全放开了管制,根本管不足盐引了。现在盐引泛滥,朝廷都管不住下面的情况。相比起开出的盐引,盐商购买的盐多了好多倍。而且不少盐引看起来是户部开出来的,其实钱根本没有流入户部当中。”

“再就是官盐销售。这些年官盐销售量持续下降,甚至只有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而官盐销量下滑如此严重,就是因为私盐泛滥。私盐物美价廉,在福建、河南、湖广地区,私盐价格只有官盐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官员三四百文,但私盐只有十文上下。这样的情况之下,官盐的销量持续下降是必然的事情。而私盐都是不交税的。私盐泛滥不仅直接影响官盐的销售,更是直接影响朝廷盐税。双重压力之下,盐税一直是无法提高。”

“还有就是收税的方式上也有问题。目前朝廷的盐税,规定运到某个地方之后,在那里以人口收税。臣举一个例子,广东梅州地区,从潮州一带有大量的盐来到梅州。朝廷收税都是按照人头收盐税,梅州每年要给朝廷交七百两左右的盐税。但实际上梅州是广东北部最大的食盐销售地。每年这里流入上千万斤、几千万斤的食盐,然后在这里进行分销。江西、湖广一带大量的食盐,都是从这里散开的。但因为收的是人头盐税,因此这么多食盐都没能够征税。这么多盐从梅州地区转到其他地方销售,可是因为已经在梅州交过税的原因,所以到了其他地方就不用交税。因此目前大量的盐商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找一个人口不多的城市作为食盐转销地,在这里交很少的一部分盐税,就能够销售手中大量的食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