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2/3)

午没少卖。”

衣服利润大,丁大妈看着羡慕,她编竹篮子就三瓜两枣的利润,跟卖衣服比不了!

她也不嫉妒,年轻人脑子活,能进货、不怕亏本,她这个岁数了,每月编竹篮赚个十几块钱就挺知足。

丁大妈拿了那件蓝色的面包服,闺女长得白净瘦高,穿上这件面包服肯定好看。

丁大妈热情道:“我隔两三天就过来摆摊卖竹篮,在这一片都熟了,有事就喊我!”

只剩下两件面包服,田馨轻松的骑车回了家。

苏蔚冬回去迁户口,要明天才能回来,家里只有田馨一个人,冷锅冷灶的,她也懒得做饭。

厨房柜子里有挂面,田馨直接煮了一点挂面,锅里打了两个荷包蛋,另外切了几片白菜叶扔进锅里。

家里还有半瓶香油,放完调味料,出锅前,田馨又滴上两滴香油进去。

这碗热汤面还冒着腾腾的热气,香油独特的香气飘散开来,田馨把面条端到桌子上,肚子开始咕咕叫,她是真饿了。

面碗里埋着两个荷包蛋,吃起来格外满足。

田馨忍不住感慨,苏蔚冬不在家,她只有吃面条的份儿了。

晚上天气冷,田馨从外面进来,手都是冰凉的,喝几口热汤,逐渐缓了过来。

今天卖出去十一件面包服,成本是25元一件,一共赚了三百二十元!

田馨搓搓手,还是卖服装赚钱啊,出去摆了小半天,就能赚上这么多。

面包服的销量不错,田馨打算撺掇着林原一起卖。

隔天,田馨找了林原。

听见还是面包服的事儿,林原摇摇头:“这面包服,我始终觉得不靠谱,还是防寒服好卖!再说也快过季了,我不凑热闹。”

田馨没指望这俩月林原卖面包服,她考虑的是秋后。

秋冬天气逐渐冷起来,过不了半年,又到了卖冬装的季节。

现在服装贩子也都在观望着,面包服主要是出口,国内卖的少,大城市的百货商场也不常见。

赶着这个机会,越早卖赚的越多,田馨要上学,摆摊的时间短,林原和田馨还不同,有足够的时间去摆摊。

田馨苦口婆心劝:“二哥,你看我也赚钱了,首都女同志都认这个新兴的面包服,我一件能赚三十,比你的防寒服还多。”

林原挠挠头,没说话,之前做服装跌过跟头,现在好不容易拾起服装生意,就格外慎重。

田馨又说:“二哥,你是我亲哥,我能骗你吗?听我的,肯定没错,另外这次你再去,自己囤点布料,棉布、涤纶的都行,有个传闻,说今年布料荒,你囤点,到时候卖出去,也能赚一笔。”

这事林原听进心里了,布料这东西和服装不同,没有拘束,谁家都需要,进货再多也不怕,南方那边的服装厂产量大,都往外面倒腾着卖,虽然价格不算太实惠,但也有得赚。

林原说:“行,那下次进货,要是有合适的布料,我就买点,你还用吗?”

“二哥,大老远的,不用给我带,我去国棉厂那边问问。”

上回搭上了国棉三厂的关系,想买布料能方便很多。

国棉厂多余的布料,早晚得消化完,卖谁都是卖。

年后的新闻,一直强调这么个词儿:市场经济。

田馨听收音机时,播报里反复提过好几次。

现在是计划经济为主,自由经济渐渐冒出萌芽,以后会越来越宽松,田馨一直坚信这一点,书里剧情也印证了。

就算剧情有变动,田馨相信,大的方向总是没错的。

在市场经济下,像国棉厂这样的工厂,也会思变。

首都的各种轻工业,食品、纺织、日用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