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赵妈的儿子在哪?(2/4)

走着,一会儿,停在了舅老爷屋子门口外面,她侧着肩膀、歪着头往屋里听了听,这个时候舅老爷已经睡了,屋里传来他均匀的鼾声,不知他是真睡着了还是装睡?

顾小敏小心翼翼地、蹑手蹑脚地走到屋门口,她一只手里抓着一个小凳子,用另一只手敞开了门。

她身上穿着一件斜襟长褂,崭新。灰色布底上缀满了紫色绣花,衣服长短遮在膝盖以上,看着合身又漂亮;一条肥大的、灰布裤子穿在腿上,裤腿吊在脚后跟上面,裤脚四周绣着紫色、花生米大的银莲花,甚是好看。

这套衣服是金珠儿买给她的,为了感激她的救命之恩。这也是顾小敏长这么大穿的最好的一套衣服。

近段时间,赵妈有时间就教顾小敏绣花码垛。顾小敏很聪明,做事又细心,很得赵妈的喜爱,用赵妈的话:“俺主要喜欢这个丫头的善良。”

顾小敏见到赵妈咧咧小嘴,弯弯腰迈出了门槛。

顾小敏很敬重赵妈,舅老爷嘴里也常常与她念叨赵妈的勤劳。“她是一个难得的女人,一年四季,起早晚睡,许家子女这么多,都要她费心。还有这么多丫鬟,都说三个女人一出戏,许家可不只是三个丫鬟,里里外外、老老少少有十几个呢,她却把这一些丫鬟调教的服服帖帖。让这出戏稳稳当当地在天亮之前开幕,天黑了悄悄谢幕。没有人吵吵不休,无论装的还是忍着,那一些丫鬟至少没有添乱,这都是她赵妈的功劳。平日里也没看到她与哪个下人红过脸,没有高声说话,这是她招许家人稀罕的主要原因……只可惜命不好,丈夫死在了外面,她至今没见到尸骨,还有一个宝贝儿子,也不知在哪儿……唉”

……太阳的光照在八里村子的街道上。

今天是八里村的集市,街上人如穿梭,车马粼粼;路两边的店铺门口搭着棚子,棚子下面飘起飘落锅碗瓢盆的交响乐;烧饼铺子,煎饼铺子,包子铺子飘着诱人的香气,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各个街角赶来,拥挤在棚子下面,瞪着贪馋与饥饿的眼神,嘴里嚼着口水;这个时候卖凉粉的最吃香,口干舌燥的季节,买上一块凉粉塞进胃里真是舒服;卖针头线脑的货郎也很忙碌,“咯吱咯吱”扁担上下颠簸的声音在大街小巷里穿梭。

街口上有一家戚家铁匠铺子,铺子门前有一个高高的凉篷,凉篷下面有一个冒着火苗的火炉子,火炉子旁边有一个大大的铁墩子。打铁师傅用铁夹子把红红的铁器从火炉子里夹出来,放到铁墩子上,举起另一只手里的铁锤……“铛铛铛”打铁的声音从街头穿到结尾,高一声低一声,非常有节奏;铁匠师傅赤裸裸的上身油光光的,汗珠子砸在地面上,砸出一个个坑。又像是从水里钻出来的,腰上堆积的汗水慢慢溢进裤腰里,半拉裤子也湿透了。

这个时候,街道上走来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个子足有一米八左右,一身干净的粗布长衣裹着他英朗的体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带点忧伤;两道不浓不淡的眉毛,细长;一个不塌的鼻梁,一个宽鼻头,透着憨气;不算白净的脸庞菱角分明,含着冷俊。他半敞着的胸前荡着一个银制吊坠。

青年的脚步停在了铁匠铺子跟前,他的眼睛往铺子里张望。铁匠铺子里走出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敦敦实实的体型,像村口碾房的碾子,两只胳膊像小树,大手如同蒲扇,看样子,火炉里的火似乎都是靠他一双大手搧着的。

“小伙子,你今儿想打什么铁器?”他声音敞亮。

“大叔,俺今儿只想到您这儿讨杯水喝。”青年人声音带着苦闷。

“喔,是宝根呀,大叔差点没认出你,今天穿着这么整齐去哪儿呀?快进来吧。”中年汉子一边说着,一边侧着身体,他给青年人让出一条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