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首提试点(2/2)

不要绕山绕水的了,有什么就直接说出来,你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是我都快要被你绕昏了。”听了一会,李刚脸色不好的打断了李晓明的话道。

“爸,心急可是吃不了热豆腐的,你慢慢的听着,好好的想一想!”李晓明笑着道:“摸着石头过河首先是要有着正确的定位,其次是一个在实战中试探落脚点、搞实践的方法,再次又是一种经过分析后做出的一种适当手段。水流又深又急,怎么也摸不到石头 ,那咱不妨先撤撤脚,很快就感到水真的淹过来了,那就再退一步。先前我说等一等也就是这个意思。”

听着听着,李刚也是听出了些味道来了,于是,静下心来听着李晓明说。

“雨过天晴正好行路,就顺着浅滩再往前走,不是咱着急,实在是这河里随时都有水,你要是害怕就可能永远也落不下脚。但是同时也要切记‘欲速则不达’,有目标、看长远都没错,但是若不看条件不看时机的一味求快、蛮干,成长、壮大、取胜的目标不成,倒真有可能被大水冲到爪哇国去。”李晓明说道这,突然的住嘴不说话。

李晓明这一下子停了下来,可把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李刚憋坏了,正如同洞房花烛夜,正兴致高昂时突然被人打断了似的。 于是,大声问道:“晓明,继续说啊!怎么突然停下来了。”

“爸,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啊!……”李晓明一点也不以盗用伟人的话为耻,居然在其父亲面前洋洋得意的开口说教道。

其实,“摸着石头过河”首次提出是在1982年,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是华夏国改革开放3条经验——“猫论”、“摸论”、“不争论”中的其中一条。“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了后世华夏家喻户晓的经典话语。

“晓明,你不要绕,到底该怎么办吧!这事到底能不能做,你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就给句准话吧!”被李晓明一通理论绕得头都有几个大的李刚,大声的问道。

“爸,那当然是要做的,要坚决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可是步子一定要稳啊!按照你的想法在全市铺开,我认为还是有点不妥当啊!虽然说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但是对这方面国家目前毕竟还是没有什么明确政策的。”

李晓明歇了一下,在其父李刚吃人的眼光中,再次开口说道:“这也就是我以上说摸着石头过河的目的所在,我认为现在不宜在全市开展包产到户、包产到组,而是选取一至两个全市最贫困的村小组,建立此项工作的试点,出成绩了再在全市铺开也不为迟,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选取最贫困的一个至两个村小组为试点,先试试在说?”李刚惊诧道。

“爸,是的,那样做,先前因那篇文章而发生的类似事情就可以避免了,再说,搞试点最多也就是耽搁一年时间,何乐而不为呢?”李晓明笑着道。

此时,时间是如此的慢,其实李刚才考虑了几分钟就开口决定了,但是对于还是有点担心父亲不同意的李晓明来说,时间就是过得如此的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