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节 入门归一(3/4)

朔州等十三州县俊彦计二百三十四。蒙师祖垂怜,新收得弟子十又四名,乃是——”言罢清了清嗓子,便念起一个个人名来。

这段歪七扭八的掉书袋,苇江半个字也没听明白,但后面却是知道这后面的名字乃是几百人中侥幸被选为弟子的孩童们。

这老儿一个个念下来:

“吴江,朔州人氏。”一个十余岁的少年故作老成,对着四周连连作揖。

……

“曾航,越州人氏。”

一个老汉望天连连叩首,口中连喊:“祖宗显灵”。

苇江识得,这便是刚站在苇江前面那个老汉,他八岁的孙儿今日有幸也入了归一门。

“唐小闲,安州人士。”唐小闲望眼欲穿,终于在最后听到自己名字,一张大嘴张开了半天合不拢。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抱着苇江大声喊道“江哥,我中了!”锃亮的脑门越发光亮起来。

到了此刻,仍没听到自己名字,苇江越发觉得不对劲起来。以前他曾到茶馆蹭书听,说书的讲以前科举考试发榜时经常是“倒填五魁”,都是先从第六名往后填的,填完以后,再从第五名往前填。最厉害的当然要放在最后宣布,难不成自己便是那个最厉害的“五魁首”?

那老道念完名字,下面已是乱成一团,有迁怒打孩子的,有高兴得满地打滚的,有哭着喊着哀求道长慈悲的,但未见老道再说出一个名字。

苇江心里一沉,空洞洞的难受,过去问那老道:“这位仙长,名字可念完了?”

老道木着脸道:“完了。”

苇江又问道:“真完了?”

老道似乎有些难堪,把那皱巴巴的纸片翻来覆去看了又看,答道:“完了,就这么几个。”

苇江忽然大哭起来,骂道:“你个贼鼻子老道,刚在老子身上摸来摸去,欢喜的不得了。又找别的道士商量,商量来商量去的,怎么现在又说少爷的不是?”他发起浑来,一把从那桌上抢过他们用来“勾决”的本子,骂道:“就是你这个杀千刀的臭道士作弊,把少爷好好的甲改成丙……”。

老道一脸的不自在,听任苇江胡闹去。

其实每隔五年,若是在凡俗中收徒,总有一干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任这道门修为通天,总不能对一干凡人动粗,否则必为其他道门所耻笑。因此在结缘之日,只要不是闹翻了天,只求个善罢,并不会过于约束山下来拜师的凡人。

苇江一把翻开那考较众人的本子,大家都是好奇,一起聚了过来。苇江一连翻了数十人,判语多是丙,连“乙”都很少,到了苇江这一页,根骨、气运下面别人总有个勾勾,他下面却是两个红色大叉,品行却是丙,苇江自己最没信心的“才学”倒是个乙等。

苇江以为抓住了老道的痛脚,喝问道:“臭道士,贼道士,别人都有个等级,为什么本少爷连个等级都没有?还给本少爷画上两个大叉?你就说说,是不是作弊了。”

老道喝道:“你这孩子,非要道爷给你说实话。别人好歹还能看到点根骨、气运。而在你身上,只看到根骨猥琐,气运乖逆,只怕连丙等都差老大一截,不给你画个大叉画什么?”

苇江哪里肯信,只是贼道士、臭道士骂个不休。

老道被骂得狠了,焦躁起来,让旁边的小弟子把苇江拉开。苇江被人一碰,便在山门前打起滚来,口口声声喊道:“贼道士杀人了——欺负小孩儿了!”

众人看得一出好戏,那些没拜入山门的也跟着起哄起来,一时间,这归一门的山门前人声鼎沸,比那集市还热闹三分。

眼看着场面收拾不住,一个道士脚下生风,从山门后的大殿里飘然而出,呵斥道:“净照,就是取个弟子!归一门的大喜日子,怎么闹成这样?”言语甚是不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