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百家讲坛,开讲啦。四(2/2)

称为唐人。我们的口癖常说好汉。大汉,汉子,汉家儿女,便是明证。皆因大唐皇室的品性让人鄙薄,这种情感只会深植血脉,而不会诉诸文字。毕竟我们华夏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明源远流长,璀璨夺目,造就了我们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为王朝终结者,杨广的错误没有人能否认。他的私德是否契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作为皇帝,拿平民百姓的道德准绳去约束就是大大的笑话。”

“有人说杨广修大运河是为了方便去江南游玩,不惜引经据典,大费笔墨的描写杨广乘舟下江南的盛况,这一点我可以说说,举个例子,当今国家领导人出行,也需要一定的规制。这不是排场,而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何况是古代皇帝出行?你要真的轻车简行,儒家的一些人绝对喷你个生活不能自理。至于当下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也就看看而已。但凡皇帝要是敢这么来,御史台的御史会烦死你。而礼部估计第一时间就得炸锅,因为皇帝违制,礼部其罪不小,丞相自然能换掉礼部官员。”

“让我们看看杨广,他一生没有自囿于深宫,在位十四年,巡游时间长达十一年,其三下江都,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还到达过四千米的高原。直到大业十一年杨广北巡长城,突厥围城雁门,李世民白身退突厥,他便知道大隋气数已尽,洛阳已然不安全了。所以他退守江都,让王世充搜罗美女奇物,纵情享乐。直到被宇文化及缢杀,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杨广巡游,因为皇帝规制,自然声势浩大,劳民伤财。但比起营建东都,修大运河所能调用的民力,那便是不值得一提了。还有一点总有人视而不见,杨广死的时候,没有棺椁,没有陵墓,还是萧氏用床板做了小棺材,寄放在流珠堂。”

“那么我想问一下,是杨广忘记修陵墓了吗?不是的!始皇帝的始皇陵修了三十年,耗费民力何止百万?李世民的乾陵也是花费无尽,可有一人说劳民伤财了?古人慎终追远,事死如事生,尤其皇帝的寝陵,在登基就开始修建了,没有一个例外的。他算得上千古一帝,最寒酸的皇帝。”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