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拜访范氏,吴郡成大却败兴(1/2)

一处简陋的宅院门前,杨广轻叩门环。

盏茶时间,一个十六七岁的短打少年开了门,看到杨广身穿青袍,发髻整齐,先是弯腰行礼,才说道:“先生是来拜访我家老爷的吗?不知道你可与我家老爷是否有约?”

|“自是没有,你只管向范成大通报,杨广来访便是,我想他自会斟酌。”

少年再次问道:“先生可有名帖?如果有的话,我拿给老爷。”

“你这少年,怎的这般聒噪,速速通报便是。我的名帖嘛,慢说没有,有也不是他一个区区检讨官所能承载的。”

少年被摄了心神,只好拔腿向内跑去。

半盏茶过去,院门再次打开,一个三十七八岁的人走在前面,只见他脸如满月,眉毛入鬓,眼若点漆,下颔胡须盈尺,真真好生一副皮囊。

再加上发髻挽起,素袍裹身,无形中又多了几分书卷气,让人不由得生出三分亲近。

此人也在打量杨广,只见门外之人发髻斜插一枚金属小剑,面容乍看普通,细看却是让他隐隐生出几分自惭形秽,身穿青袍,手中一柄折扇轻摇,似乎天地万物都不盈于怀。

他定了定神,弯腰拱手说道:“吴郡范成大见过先生,先生光临寒舍,寒舍自是蓬荜生辉,请!”

杨广微微点头,折扇一挥,一道无形的力量让范成大直起了身体。

他对范成大说道:“我前来拜访,已是唐突,你在前面领路便是,你熟读儒家经典便知,儒家重礼,我也入乡随俗,自不会自找没趣。”

范成大连忙说道:“先生言重,成大何德何能敢于先生之前,先生先请!”

杨广笑着摇头,这范成大不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活的最明白的一位,当年赵构生母韦氏从金国回朝,十六岁的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从此简在帝心。

而范成大也在二十八岁登进士第,可谓少年风流也。

由于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早年的窘境让他比一般同龄人成熟和懂事。

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

十六岁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十八岁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自号此山居士。

出则进士及第,赢得仕途入场券,绍兴二十六年,除任徽州司户参军,于此年春季抵任。绍兴三十二年,前往临安,监管太平惠民和剂局。隆兴元年四月,范成大任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

当下便是隆兴元年秋,赵构退位后隐于幕后,但是谁都不敢忽视他的影响力。

而范成大烧的便是赵构这注香。他此时的官职便是高宗圣政所检讨官,新皇登基,他没有对新皇表示亲近,主要是因为新皇行事太过急切,初登大位便想北伐,建立功业,意图消磨赵构的影响力。

北伐这种观点属于政治正确,可以让文人朝官过过嘴瘾,但要是付诸行动,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

赵构御极三十余年,屡屡丧师辱国,丢失故地,以岁币和议和撑持朝纲。

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等不世名将都不能光复故土,单凭张浚就想完成前人数十年都不能完成的事情,岂不是大大的笑话?

不提符离集大败乃将帅不和,让大好形势化为泡影,就算没有符离集之败,北伐也注定不会成功。

因为赵昚真的光复中原,赵构便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再无丝毫可以辩驳的可能,身为太上皇的赵构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南宋一朝,但凡高喊北伐的臣子,没有一个能登上高位。

陆放翁允文允武,最后绝笔却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