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0章 小礼物(2/3)

,陆青云这才告辞离去,对于清江市的案子,陆青云并不关心接下来的结果,让他感慨的是官场当实在是太滑稽了,好像那句俗语一样,说你行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不行,行也不行。其实把这句话改动一下,是另外的一个故事。

说你贪你贪,不贪也贪;说你不贪不贪,贪也不贪。一个官员,贪腐与否并不在于他自己的行为,而是在于是不是有人要认真去查他,要知道官员究竟贪不贪,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毕竟现在流行的都是无罪推定,只要执法部门不判定你有罪,那这个人是请白无辜的。可面只要认真想要办一个人,那么肯定能查出来问题,身在这个官场当,陆青云很清楚一点,现在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是经不起查的,只要面派人去查某个人,那肯定能够查出事来,原因很简单,现在有一个罪名叫做财产来源不明罪,而官员的吃穿用度都是国家负担的,逢年过节还有红包购物卡之类的东西,一个市委书记的年薪不过二十万,可是现在很多县级干部都敢开着价值几十万的私家车街,更不要说那些戴着几万块一只手表的领导家属了,这些财产他们要是能说的清楚,那才怪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华夏有了红包这个习惯,做记者的开新闻发布会有红包,当官的下去视察有红包,做医生的给病人看病有红包,当老师的教学生有红包,一个红包里面少则三五百,多则成千万,一个月下来,光是红包钱有人可以收到手软,陆青云可是清楚,自己不过是给唐笑打了一个电话,元旦的时候,督查室每个人收了一个五百块的红包,美其名曰是赞助。

至于其他的部门,那更不要说了,逢年过节的,总会有相关部门或者是熟悉的领导让人送来一些烟酒或者购物券什么的,总之这些额外的灰色收入加起来,远远要超过这些干部们的工资。

而陆青云,也是在进入这个官场当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清朝的时候有人会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华夏的官场送礼之风盛行,从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现代,唐宋元明清,下五千年,只要有人的地方,这种礼尚往来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清朝有所谓的冰敬、炭敬,这两样东西说的明白一些,是下级官员为级领导提供的夏天降温冬天取暖的费用,很多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是级巧立名目勒索下级,实际并不是这样的,这些钱是下级为了在办事的时候得到照顾而主动送门的,而且这种孝敬,不管是什么官员,只要是那个衙门的人,哪怕是一个刀笔小吏也都能够分到,只是分量多少的问题罢了,所以说,算你不是一个贪官,只要有这样的孝敬存在,那么必然会有额外的收入。

建国之后,这样的陋习自然被免除了,国家为了防止贪腐,主动把取暖降温的费用承担了起来,变成了公务员的福利,不过长此以往,似乎福利有些不太好,干脆在改革开放之后,废除了这一点,只是变成了公费医疗,公费住房等等一系列的福利。而下级给级送礼的习惯,渐渐的又重新的盛行开来。

从最开始的鸡鸭鱼肉一类的东西,到现在较新潮的购物券,官场当的送礼方法越来越先进。

购物券这个东西,解决了很大的难题,首先他方便简单,算是给整个市委市政府或者是省委省政府的购物券,充其量也是一包购物券能够搞定。另外,购物券跟购物券还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一大群人一起领到的购物券,其的含金量,也只有当事人和送购物券的人才能够领会的到。

陆青云要离开新化县了,这件事虽然不大,但他毕竟是省委督查室的一把手与,新化县不可能没有表示,这种事情不仅在新化县存在,陆青云去别的地方督查的时候也遇到过。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之下,对方送给你的购物卡你还没办法拒绝,必须要要收。如果不收的话,对方会觉得你把人家不当回事,或者是对人家有意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