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曹叡的野望(二)(2/2)

二人作古,那时中国国力如日中天,朕再挥师南下,席卷巴蜀、江南,天下定矣”

见皇帝被说服,孙资、刘放相视而笑。老曹家这三代产品虽然霸道,有一丝丝刚愎,但聪明、心胸大气,能听得见忠言逆耳是真的。

见皇帝心情正好,刘放暗自一咬牙,猝然上前几步,拜伏在丹墀之下。哭泣着禀告道:“陛下,山阳公深谙天禄永终,皇命在魏的道理,诚心禅天下于文皇帝。臣身为汉室子孙,亦为山阳公识大体而倍感欣慰。可未曾想,汉家的长陵、原陵陵墓崩塌后,无人修葺,地方郡县反倒纵容稚童在其上践踏、玩耍。”

说着,刘放痛哭流涕,不停叩首:“臣身为汉高祖子孙,眼见祖宗安寝之地无法宁靖,祖宗神灵难以安息,臣痛心疾首,忧心日夜呀。臣请致仕,上还官位,前往长陵守护先人坟陵。”

长陵是刘邦的陵墓,原陵是刘秀的陵墓。

看着痛心泣涕的刘放,曹叡差点忘记,眼前这位大魏的机密重臣还是汉室宗亲。

刘放,沛郡人,先汉广阳倾王刘建之后。

一旁的孙资对曹叡一拜,也出言声援:“仲尼盛称尧、舜巍巍荡荡之功者,以为禅代乃大圣之懿事也。山阳公深识四海穷困之运,禅位文皇帝以顺天命。先帝亦褒扬汉主,以一郡之地奉为山阳公,言事不称臣。陛下承继文皇帝遗德,当厚待汉室,护佑故汉皇陵。”

“嗯,孙卿之言有理。”曹叡走下丹墀,扶起泣涕于地的刘放,肃穆道:“拟诏”

中书令孙资闻令,立刻手执毛笔端坐几前,承录诏书。

皇帝诏命:

昔汉高祖创业,光武中兴,谋除残暴,功昭四海,而坟陵崩颓,童儿牧竖践蹈其上,非大魏尊崇所承代之意也。其表高祖、光武陵四面百步,不得使民耕牧樵采。

太和元年元月诏

一旁的刘放闻诏,赶忙收住泪水,朝着曹叡又是深揖到底,“臣拜谢陛下大德”

“嗯”曹叡当只无愧受地受刘放一礼,今日刘放启奏汉帝陵寝崩坏一事,非但没使他反感厌恶,反而觉得刘放、孙资是大魏的肱骨忠臣。刘放如此爱护自己的血统、先祖,管中窥豹,那么他也会像敬爱自己祖先一样效忠于大魏。

此刻的曹叡视孙资、刘放为肱骨良臣,决心大为倚重,可他又怎么知道这二人日后会在他身边弄权,更在其寝疾时驱逐燕王曹宇,举荐草包货色的曹爽。乃后,甚至于高平陵政变中支持司马懿,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当然,那是后话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