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十章 论三国(2/2)

自后世的刘永知道,汉吴盟约共击曹魏,瓜分天下实则对蜀汉更为有利,如果汉吴相约出兵,很大可能在荆州、淮南和徐州辛苦作战的吴军要给汉军当炮灰,为汉室作嫁衣。

因为,别看孙权去年才去江夏找了文聘一回麻烦就认为东吴会在共击曹魏中占多大便宜。其实在诸葛亮北伐前,作为南方两“反贼”中实力、个头都更强的大头,东吴一直是受曹魏方面特殊待遇的。

从曹丕开始,魏国一统天下的策略即是先难后易,先灭吴再取蜀。谁让孙权说遣长子孙登入质转眼就食言而肥,把满心真诚同渣权交往的曹二老板曹丕欺骗一遍又一遍。于是,曹丕不顾贾诩劝谏,毅然觉定先揍孙权那臭丫的。

曹二老板的算盘是打得响,想着等哥把碧眼儿揍趴下了,那诸葛村夫还不惊恐万分,妥妥举国来降的节奏啊。

然后魏廷便定下集中兵力南下,对于东吴摆出积极进攻之姿态,压迫孙吴政权的神经,在西面则摆出乌龟阵,不求开拓,但求保全国境。

曹丕在在位仅仅六年有余,就三番五次调军南征,专心攻打东吴却对西边的蜀山蜀水不闻不问就是证明。

从曹丕驾崩后,孙权带着五万人即兴冲冲跑去打江夏,就可看得出,魏军高压之下孙权神经绷得太紧,赶忙要去找回场子。那意思很明显,就算老子打不下石阳,老子也要让你尝尝烽火警钟的提心吊胆

赞叹毕刘永,诸葛亮又细想了想,仍旧判断刘永计划的可行性非常之大。

对于曹丕时期,魏国朝堂关于伐吴还是伐蜀的争论,亦有些风声传到他耳中。诸葛亮很清楚,魏贼之所以选择主动伐吴除了奢求灭亡东吴之外,还有更深层的一层目的。

那便是以攻代守

要知道,即使是强大如魏国,组织两道防线,严防吴蜀两国的进攻亦是有苦难言、力不从心。处处防御,等同于处处不设防、没防御,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对于相较强大的吴国摆出进攻姿态,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相对弱小的蜀国摆出防御姿态,如此,魏国的国防压力便轻松得多、游刃有余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