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吴大帝孙权(2/3)

子除了攻杀黄祖、替父报仇外唯一拿得出手的外战成就,就是攻取了荆州,还是因为和刘备结成了统一战线对抗曹操时,擅自发动荆州兵变,袭击盟友。信誉凋丧,用卑劣手段取得的。

慑于魏军强势,孙权便把目光投在了魏国大后方,滨临渤海的辽东郡上。恰巧公孙渊夺了他阉人叔父公孙恭的辽东太守之位,心里没底,害怕魏廷责罚,于是主动遣使南通孙权。

这下好了,孙权早有此意,总算臭鱼找烂虾,王八看绿豆。如鱼得水,一拍即合,从此东吴便和辽东勾搭上了。

先是,孙权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礼尚往来,公孙渊便遣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向东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反叛曹魏。

投桃报李,孙权下决心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引为援奥。

丹阳郡,建业,太初宫

这日,四十六的东吴皇帝孙权头戴十二冕旒,身穿天子衮服,大会文武群臣于皇宫正殿——神龙殿。

钟鼓齐鸣声中,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各按序列徐徐入殿,朝拜叩首、高呼万岁之后,皇帝免礼,群臣起身跪坐于殿上两侧。

“辽东太守公孙渊,输诚纳款,恭顺有礼。朕欲册封其为燕王,令其偷袭魏国后方与我大吴遥相呼应,列为臣工以为如何?”孙权居高临下沉声问道,嗓音有点冷,表示其实他并不想听见大臣们反对的意见。

最近,蜀将魏延攻下长安、诸葛亮北伐成功的消息传到江东,整个吴国一片哗然,吴军多次从襄阳、樊城,武昌、江夏,淮南、广陵三面北伐,全部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不想蜀国一次出师就成功了!

这让吴国上下心里很是不平,眼睛都红了,其中眼睛最红的当属孙权。

逍遥津,张八百大破孙十万的耻辱就在眼前呢,张辽、李典之名在东吴能止小儿夜哭!可蜀军竟然光复了关中,汉家故地,这让他孙仲谋的老脸往哪儿搁?

“陛下,卑臣认为不妥,请陛下三思。”孙权话音刚落,位居群臣之首的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顾雍已经出班拜倒在丹墀之下。

顾雍继孙邵为东吴丞相,继任丞相后顾雍仿效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好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

为相几年来,多有匡弼辅正之举。

“陛下,公孙渊废叔自立,远在辽东,信义未著,冒然遣使率军士、珍奇异宝到辽东,这无异于羊入虎口,与虎谋皮。”顾雍一大把年纪,白胡子老臣,手举笏板,尽心尽力的劝谏:“臣窃为陛下担心,他们一去不复返矣!”

“丞相言之有理,老臣附议,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班列之中,又一位颤颤巍巍的老臣出列,却是辅吴将军、娄侯张昭。

张昭知道,作为东吴老臣,自己曾受孙策遗命辅佐弱冠之年的少主孙权,一直是心腹重臣,只因为赤壁之战中力主降曹被主上介怀,这些年不断遭受贬斥,如今挂名辅吴将军,封邑万户,地位在三公之下,已不再握有实权。

但是,虽然遭到主上冷遇,不待见自己,可老臣对于东吴的赤诚热忱没有变化呀。该说该进谏的话还是要讲的呀。

张昭不由自主的抬头瞥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反倒是接近天命之年的主上渐渐丧失了继位初期的锐意进取,开始贪慕虚荣,好大喜功起来。

君臣共事二十多年,张昭哪能不明白,皇帝之所以固执,不仅是眼红蜀国北伐得利,想要在江淮之间打开局面,这其中也有他的虚荣心在作祟。主上曾迫于局势接受曹丕册封的吴王,奉曹魏为正朔,如今竟然有藩臣愿意接受东吴燕王的封号,奉偏居江南的吴国为正统,岂不彰显了大吴天命所归、浩浩威德?

“丞相的意见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