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六五章 祖国花骨朵的存在(2/3)

,英明圣哲!”底下人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主公,而“英明圣哲”之词,完全是脱口而出,发自内心。

可见刘良的马骨头,确实没白买!

“主公!吾还有一法,可省下许多费用。”

一听到可以省钱,隐隐肉疼的刘良,立马来了精神,“仲继,快说?”

“吾听闻卫伯述说,主公曾与他言明,刘家有大型的船队,如果用船只行走于海路,日期可提前一半有余,所耗资源,自然减少,属下稍稍计算,除去车马损耗,一亿钱便能成此大事!”

“水路?能行吗?”

“主公不知,丹阳郡南部周边,靠近浙水,人人熟通水性,百姓找补,多靠打渔。”

“吴景老弟,所言极是,详情的确如此。要是走水路的话,可以从长江口南下,直至王盘洋(杭州湾),顺江而上,即可到达黝县。而回程只需一天,就能到达长江口娄县海域,想必周转至东莱用不上五日,一共六日足矣!”朱治的家中就有渔船,自然知道一些常识。

“不可!水路直达东莱,黄海波涛汹涌,人员众多,过于危险,不如船队直接停靠不其湾,较之稳妥。”

刘良发现只有十七岁的吴景,年纪虽轻,但处事冷静、稳妥,才能更是不逞多让,自己真可谓是捡到宝了。

“其他人还有意见吗?哦,卫伯呢?”

“卫伯,正随大部队前行,已走出百里有余。”伊籍终于捞到说话的机会,腆着脸,学着抢镜头。

“嗯,咱们开拔,追上去问询卫伯,等了解海路详情再说?”

“诺!上马……”

未免影响不好,显得过于嚣张,刘良让这些骑兵们分成四个小队,控制好战马的速度,以免惊扰路人。

马队匀速的奔驰在官道上,不用一个时辰,便追上大部队的尾部。

由于卫老爷子的马车走在最前列,刘良算是第一次整体的窥视大部队全貌,他终于知道什么是人山人海,那就是满视野都是人头的景象。

经过吴景的介绍,东海、琅邪两地由于山贼猖獗,许多佃户不堪其扰,变作流民身份跟随大部队迁徙,此时迁徙队伍的登记人数,已经达到三万八千之巨。

虽然后加入的流民多有家赀,并未分发迁徙费用,但光是管吃管喝,就已经耗资接近两千万,还不算车马的损耗费用,当真是花钱没边,填不满的无底洞!

迁徙队伍有序的分成三个部分,最前面的则是卫老爷子带领的四千船工子弟及家属,中间的是各种物资以及顾家家眷扈从,吊在最尾部的则是流民。

经过大部队的时候,刘良仔细的观察这些流民,发现他们多是一家四五口出行,其家庭结构,一般都是父母带着孩子,显有老人长途跋涉跟随。

对于刘良来说,这算是一个极好的事情,最起码整体年龄被拉低,负担相对比会少一点。

特别是那些儿童,他们可是祖国花骨朵的存在。

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忠君爱国的思想,美丽的花蕾想要绽放,还需要自己耐心的,用恒心和爱心,去滋润、去浇灌,从而开出异常芬芳的,绚烂夺目的花朵。

一想到这些孩子,日后变成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栋梁,刘良的心呀,便开始飘忽起来。

于是乎,小时候的一首儿歌《星星火炬更灿烂》,呈现在官道上。

而刘良更是装逼的跳下战马,亲热的抱起一个孩子,教她唱这首儿歌。

星星看得见

我是好少年

我爱祖国每一天

有梦歌也甜

火炬熊熊燃

理想代代传

勤奋追求风帆远

心高天地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