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下)(3/5)

如墙推进,虽然各个战斗小组之间有些差异,但攻击的方法得当,正好击中了契丹骑兵的弱点。顷刻之间阵前倒下的人马堆成了墙,挡住了后面冲锋的契丹骑兵。韩德霖对祝林森说道:“这些死尸挡了道,不然的话,我们冲过去杀了他们的主将,就立大功了。”祝林森说道:“正好休息一下,契丹兵多,有你杀的,节省体力,准备他们的下一个波次。”

唐军战术得当,契丹兵伤亡惨重,他们的战术受到扼制。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骑兵不得不下马当步兵,进行近身肉搏。而且改变战术之后,契丹军虽然损失很大,但唐军也有伤亡。就局部而言,唐军占有明显上风。然而契丹有十万大军,唐军的先头部队只有两万,五比一的比例,悬殊太大。耶律里思下定决心要消灭这支部队,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冲进战场的前沿,与唐军搏斗。契丹军士气大增,凭借人多的优势,逐渐挽回了劣势。

城内的萧远山见契丹大军包围了唐军,立即倾巢而出,冲向唐军,史思明只派500人对付城内契丹军。骆悦纵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城内一万兵马的冲击,何况他的武艺还不及萧远山。

为了阻挡萧远山,史思明不得不将抗击外线的军队调四个镇来支援骆悦。唐兵凭借整体素质好的优势,就地构筑栅栏,建成临时防御阵地,用驽箭集中射击,勉强抵挡住了萧远山内线的反攻。

但外线兵力的减少,对本来就处于下风的唐军的形势更糟。史思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一点,企图撕开敌人的包围。但耶律里思不与唐军硬碰硬,唐军突击的地方,他有意后撤,并调动更多的军队来阻击。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歼灭这支唐军。史思明的真实意图也不是要突围而去,而是要将契丹的主力死死的拴住,等待安禄山主力军的到来,一举歼灭契丹军队,永绝后患。

耶律里思的战术正中他的下怀,他将军队集中在一起,攻击梯队、防御梯队,从容布置,弓驽手、陌刀手各尽所能,将军队的长处尽量发挥出来。

耶律里思的想法是,用人多的优势,压迫对方,首先在精神上摧残唐军,压住唐军的士气。接着就是拖垮对手,利用围困疲劳敌人,等到唐军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的时候,突然攻击,可以事半功倍。契丹人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唐军还有后续手段,他们在施展更大的阴谋。

天已经黑了,拼搏一天的唐军和契丹军都很累,唐军的物资配备十分齐全,立即搭起简易栅栏,建筑临时防御工事,埋锅造饭,补充能量。

契丹军也不敢强攻,在一箭之地外搭起帐蓬,看住敌人。这一夜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唐军怕敌人在夜间攻击,契丹军怕唐军趁夜突围,双方都是全力戒备。

天刚拂晓,耶律里思正指挥军士收拾帐蓬,突然四周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探子向他报告,唐朝的大批援军到了。没有思想准备的契丹军队,已经开始混乱。耶律里思大惊失色,拧着双锤上马。大声疾呼:“不要乱,赶快上马,向北边撤退。”同时向城楼发出撤退的信号,命令萧远山率领本部人马冲出城池,全力攻击阻挡的唐军。

契丹军听到撤退的命令,丢下轻重物资,立即向北集结,仓皇逃窜。然而唐军来得太快,十万之众要向辽西郡5撤退,一时之间退不出去。为了掩护撤退,耶律里思仓促组织军队迎战,然而已经晚了,安禄山的八万大军已到阵前。为首一员大将,身高八尺开外,豹头燕颔,环眼虎须,虎背熊腰。头戴亮银盔,身穿明光锴,胯下乌骓马,手持方天画戟,直冲契丹的营盘。

耶律里思披挂上马,手持双锤上前迎战,大声叫道:“我乃契丹元帅耶律里思,来将通名。”来人马不停蹄,大喝一声:“我乃安元帅帐下大将蔡希德是也,契丹猪,快来受死。”方天画戟劈头盖脸的砸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