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将军讨职国忠使阴招 皇帝催诏张垍中暗算(四)(2/2)

能将那胡子拉下马,出去胸中的恶气,是最好不过了,你的这些罪证分量够不够啊单凭他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没有研究对付皇上和朝廷的办法,干扰朝政。单是吃饭喝酒,也不是大罪呀。天宝六年,李林甫搞掉皇甫惟明和韦坚的罪证是他们两人一起商议对策,要林甫的宰相,让韦坚接任,皇上信了,才治他们的罪,如果能找出类似的罪证就好了。”

宋昱说道:“相爷不是说过,皇上要你起草任命张垍的诏书吗可不可以拉上安禄山”

窦华说:“不行,皇上让相爷起草诏书,是皇上已经决定了的事情,相爷一直拖着不办,皇上还在追问,与安禄山不会有关联。要不是安禄山想作宰相,相爷也抗不住,用这件事做文章,无疑是告诉皇上,相爷要栽赃他们,弄巧成拙。”

张渐说道:“这件事不要做得太大,只要将张氏三兄弟一点点惩罚,最好是贬出京城。动作大了要三司会审,不容易通过。皇上便会起疑,皇上起疑,所有的罪证都是无效的。他们出了京城,丞相的对头就少了一个,以后集中力量对付安禄山。”

“这样最好,张垍是皇上的亲女婿,打痛了他,公主不愿意,她要是在皇上面前哭哭啼啼,皇上的心一软,就支不得他了。张均与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要干预此事,就会带来麻烦。”窦华赞成张渐的意见。

杨国忠觉得他们说的有理,张氏三兄弟在朝廷为官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掌握朝廷的大权,但一直在管理一个部门,而且名声非常之好,其它的罪证不好找,只有这一件事,定不了大罪。

他说道:“到底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想问题更深一层。张氏三兄弟在皇上的心目中很有分量,一方面是他们的父亲是著名宰相,改革兵役制度,为大唐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沾光。另一方面他们是皇亲国戚,要扳倒他们还要动一番脑筋。请二位大学士写一份奏折,将郑昂的调查材料附上。一定要使皇上相信,张氏三兄弟在搞小动作,影响了正常的朝政。我再找贵妃娘娘做做工作,拉陈希烈一起到华清宫向皇上启奏。”

杨国忠找到陈希烈,对他说道:“皇上让我起草张垍担任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诏书,我一直拖着没办。目的是想保你,我们一起共事不容易,想帮你一把。现在张垍擅自泄密,违反了条规,我俩一起进宫,上奏皇上。扳倒了张垍你就安全了。”换相的事,早就有人从皇宫中透露出来。陈希烈也有耳闻。他当然想保住宰相的职位,便与杨国忠一起来到华清宫。

两个宰相一直上奏,说明有重大事情,唐玄宗在飞霜殿接见他们。杨国忠手举奏折,伏地说道:“启奏皇上,臣已经查明,当日驸马张垍与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一起喝酒,向他透露了诏书的事。当时安庆宗对张垍是千恩万谢。而且张氏三兄弟在京城相互串联,经常集在一起,名为设宴喝酒,实则是议论朝政。臣与希烈联合奏请皇上,将张氏三兄弟贬出京城。”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