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章(下)(3/4)

上奏皇上,今年秋收已过,各地上缴朝廷的赋税应该马上入库,臣推荐御史中丞张倚结合考察地方官员的同时,迅速摧收到位。”

唐玄宗手一挥:“准奏”

“左丞相、兵部尚书李适之有本上奏,”李适之跪在地上,双手将奏折举过头顶。高力士取过递交皇上。唐玄宗将奏折放在案上也没有让他平身,严肃的说道:“奏明何事?详细说来。”

李林甫心中高兴,认为昨晚的那顿饭钱花得值,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李适之没有皇上的允许不敢站起来,跪在地上说道:“东北契丹屡犯边境,进入大唐境内抢粮抢人,平卢节度使屡战屡胜,但契丹侵犯势头不减。臣肯请皇上派安禄山带领大军攻击契丹,消灭其有生力量,让他们臣服,永保东北边境安宁。尚书左仆射裴耀卿已逝世两月,臣举荐范阳节度使裴宽担任此职。”

唐玄宗点点头,对他的表现还算满意,停顿一下说道:“以后喝酒要有所节制,不要学李白,朝廷的命官,在人们的心目中,要有好的应象,起来吧。”

这一关李适之总算过去了,一顿酒,不但阻止了他的晋升,还差点让他丢了官,实在不值。

张垍出班上奏,唐玄宗接过奏折,张垍上奏道:“臣复审科考舞弊案已经一月,经查证,这次取士,确实存在不公的行为。主考官苗晋卿将所有的责任揽下,只承认是认知错误,不承认贪赃枉法。臣等对其进行调查,此人为官的口碑很好,没有纳妾,住宅也很普通,家庭生活十分节俭,没有发现贪赃的证据。臣认为此案隐藏的很多,苗晋卿可能是代人受过,要彻底审理清楚,还需一段时日。”

唐玄宗对李林甫说道:“吏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林甫立即跪下,伏地说道:“皇上明察,臣当时推荐苗晋卿主考,也是看在他为官一向公正廉明的份上,既然没有发现他贪赃枉法的行为,就应该结案了,没有再查的必要。至于取士不公的问题,那是各人的标准不一样,修养是推荐入士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是做一个好官要具有各方面的素质,家庭出身也很重要。将其作为取士的一个条件,也不能说有大错,有些文才高的人,并不适应做官,象李白,诗写得非常好,冠绝古今,就很不适合在朝廷做官。臣认为可以结案了。”

整个宫殿一下子静下来了,人们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到。

唐玄宗盯着李林甫,他在决定是否换掉他。李林甫伏在地上不敢抬头,他也知道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了,皇上的一句话,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朕亲自考核,八成不合格也是假的?那些人那有文化素养?那不是认知标准的问题,是不公的问题。”唐玄宗断然下了结论。

李林甫胆颤心惊,声带哭音说道:“皇上明察,龙颜亲临,学子胆怯紧张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一个时辰,时间太短,不能深思熟虑啊。致使多数人没有完成考试。臣认为应该让苗晋卿亲自到殿上来向皇上禀报真相。”

礼部尚书席建侯出班上奏:“臣启奏,立即带罪臣苗晋卿上殿,辨明是非,以正视听。”

唐玄宗此时此刻内心十分矛盾,如果为了大唐的社稷江山,应该立即撤掉李林甫。如果让李适之任右相,他是否能够胜任尚且不说,但文人的性格他接受不了。如果象张九龄一样以朝廷的法律来限制他的行为,他处处受到限制,也不是好事。

觉得席建侯的建议很好,让苗晋卿在朝堂之上辩解,看看他们如何推脱。他即刻说道:“准奏,让苗晋卿戴枷锁上殿。”

苗晋卿进入殿堂大门,看到李林甫跪在堂前,知道皇上已经怀疑李林甫是幕后黑手,而且在来之前,就有人告诉他附马张垍上奏的内容。

如果在大殿之上将真相说出,李林甫完了,他自己虽然会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