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章 中和尚说(1/3)

&nbs:&nbs:&nbs:&nbs:  那僧人听得许仙发问,脸上也难得浮现出一丝苦涩之意,叹道“这个道理,贫僧又何尝不知?只是这其中确实是有苦衷的,只是不便明。”

&nbs:&nbs:&nbs:&nbs:  看了看这僧人眼中的愁苦之意,见他的表情不似作伪,许仙顿觉奇怪,低头思考了一阵,似乎想到了什么关窍,指了指天,问道“莫非是上面的问题?”

&nbs:&nbs:&nbs:&nbs:  道岸见许仙如此之快便猜到了关窍之处,也是大为惊讶“这位施主果真是七窍玲珑,倒是省了贫僧一番口舌。”

&nbs:&nbs:&nbs:&nbs:  许仙摆了摆手,道“这倒算不得什么本事,只是这种事情见多了而已。”

&nbs:&nbs:&nbs:&nbs:  确实是见多了,历史上这种事情海了了。

&nbs:&nbs:&nbs:&nbs:  这种事情穿了,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nbs:&nbs:&nbs:&nbs:  古时的寺庙道观,其名下的田产是不用交税的,故而许多佃户都投靠在这些宗教场所之下,将自己的田捐献给寺庙,以此避开官府税收,同时寺庙也会将田中粮食返还给这些佃户,当然,其中有所抽成,只是数额自然要比官府税收要少,准确来,这就是挖官府的墙角。这种行当才是寺庙的经济大头,靠那些一两半两的香火钱,哪里够用?

&nbs:&nbs:&nbs:&nbs:  这是古时寺庙的一种生态圈,但是税收少了,当地官员怎会乐意?故而那些一城之守,一州之牧,一府巡守,对于这些寄生虫一般的寺庙那都是当仇人看的,无他,断人财路耳。

&nbs:&nbs:&nbs:&nbs:  这倒也罢了,但是如今遭逢乱世,两座殿堂加起来,怎么也要花上十几万两银子,这些银子若是全都拿赈灾嘿嘿,这乐子可就大了了。

&nbs:&nbs:&nbs:&nbs:  你灵隐寺出于什么心态要救济灾民?朝廷自有粮仓。你灵隐寺一有名望,二有僧兵,而且救济的还是逃难而来,无家可归的灾民,你若登高一呼,这杭州城到底听谁的?

&nbs:&nbs:&nbs:&nbs:  这话可不是虚言,历史上的带路党,少不了这些宗教人士。而且以许仙的见闻来看,如果灵隐寺里有百人以上有这个僧人的水准,加之普通僧兵,拿下杭州可谓是易如反掌,他们若是还收拢民心,还有哪家能容得下他?

&nbs:&nbs:&nbs:&nbs:  更不要这本是那些大家大户捐献的香火钱,一钱一银都要向他们回禀的,那些大家大户们,哪里愿意沾上这一身的腥臊?若是得了一个谋反的罪名,项上人头不保都是轻的,还救济个屁的灾民。

&nbs:&nbs:&nbs:&nbs:  所以那僧人只是长叹一声“非不愿也,实不能也,为寺庙传承故,我等也只好行此下策。只是固然如此,看着灾民如蚁,庙里却在大兴土木,贫僧着实不忍,只好来这处结庐隐居,也算是眼不见为净。”

&nbs:&nbs:&nbs:&nbs:  听罢,许仙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些僧人为了自己传承,做出这种决定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与自己没有什么干系,便又行了一礼,道“在下还要练功,就不打扰大师清修了。”

&nbs:&nbs:&nbs:&nbs:  道岸闻言,不由皱了皱眉,道“我看施主也是生具慧根之人,怎么不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今日施主已经苦练了三个时辰,身体疲惫不堪,再行运功乃是竭泽而渔的手段,纵使有所长进,也会损害身体根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