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长安之约(2/3)

,径直往安了。

众位看官,此时乃是开元三年,正值盛唐时节,那安城内房屋是节节相连,车马行人是熙熙攘攘。说不完的繁华热闹,道不完的兴盛安乐,此处有诗为证:

“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却说司乘法,赵奉璋入的安城,一连玩了六七天,发现天子脚下果真的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心地纯朴,鳏寡孤独皆有所依。司乘法心里触动很大,以前只在历史书上读到唐代繁盛,却不想有这般繁盛,开元如此,那贞观年间,就更不必说了。

这一日,司乘法和赵奉璋正在安城大道边最豪华的一家酒楼喝酒吃肉。那酒楼小二吹嘘,此酒楼当年连唐太宗都来吃过,并赐了“安酒店”四字,意欲名震安。司乘法心中得意,想到:“倘若有照相机就好了,拍一张唐太宗吃过的名菜发在朋友圈,也好留个纪念。不过这唐朝的五星级酒店与21世纪的五星级酒店相比还是相差甚远。”二人吃的正兴之时,赵奉璋拍了拍司乘法的肩膀,说道:“小兄弟,你知我为何邀你陪我到安啊?”

司乘法一时才想起,他们这一路到安,尽是喝酒吃肉,游山玩水,似乎忘了这来安的目的是为何了?他摇了摇头,以示自己并不知道赵奉璋为何邀他到安,赵奉璋喝了一口小酒,说道:“小兄弟,你不入仕途,告诉你无妨。在大唐想要为官,不仅靠科举成绩,还要看名士举荐,这名士大都集聚天子脚下,试问我怎能不来安?”司乘法恍然大悟的说道:“你想为官?”

赵奉璋回道:“试问天下读书人谁不想为官?”司乘法喃喃说道:“你孤陋寡闻,以为读书只为做官。”赵奉璋没听清司乘法的话,继续说道:“天下读书人也只有为官,替圣上分忧,替百姓做主,才算是大忠大义,不枉了孔夫子的圣贤问啊。”司乘法心想:“你满口大仁大义,不见得就真是大仁大义,只是你这话说的颇有官腔,我不便反驳你。”赵奉璋更是一脸志气,指手画脚的说道:“小兄弟,你知道陶渊明为何不为官?”司乘法回道:“他在《归园田居》诗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他性格使然,不喜为官。”赵奉璋眉飞色舞的道:“他不是不喜为官,而是不会做官。”

司乘法本不愿与他谈论这些,但听赵奉璋的言语如此自负,连五柳先生都没放在眼里。不自禁的反问一句:“如何才叫会做官?”赵奉璋顿了好一会儿,有些支吾的说道:“这个……,倘若泛泛而谈,只怕更说不清、道不明了。”司乘法朝他看了一眼,说道:“今年五到六月,山东将发生大蝗,你就谈谈你若为当地县令,该当如何?”

赵奉璋一时哑口无言,缓了一会儿,道:“小兄弟,你不是信口开河吧?”司乘法他是少年性子,十分好胜,听赵奉璋言语之中有轻薄之意,不禁说道:就是今年五到六月,山东河南一带必有大蝗。”赵奉璋微微一笑,说道:“这蝗灾可关乎天下粮仓的收成,关乎一方百姓的安乐,关乎国运之事,岂能拿来耍嘴皮子。再说,你怎么知道五到六月就必有大蝗。”司乘法听得赵奉璋这么一说,心想更要让他心服口服,况且他更是坚信赵奉璋实无一策相对,东拉西扯旨在转移话题,就势要和他纠缠到底。

两人在店内互争五到六月山东河南有无大蝗,声若洪钟,滔滔不绝,当即吸引了店里的伙计、掌柜、还有一帮食客围观。这大蝗在古代是极为厉害的重灾,今日有个司乘法要在酒店立下军令状,说山东必有蝗灾,自然惊动了安城上不少黎民百姓。但大家围满酒楼,也是看热闹的人多,信的人少。

在这围观者的看客之中,有一老者衣着朴素,年近半百的模样,嶙峋的脸上发出几根黑须,显得极为精神。诺诺的问道:“你既说山东河南有大蝗,该如何应对为好了?”司乘法仔仔细细的打量着这个人,又想起曾经历史书上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