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8章 师夷长技(3/4)

>

“这小子似乎对朕很防备呀!”让郑森退下后,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对杨嗣昌道。

“孩童而已,又是初到京城,想必心里头还是有些怕吧。”杨嗣昌不置可否道。

“可不要小瞧了这个郑森,他日后的功勋可不见得比杨爱卿你低,他暂住在你府上,有空时可多多指点,尤其是在国家大义方面。”崇祯皇帝特意提醒道。

“是,微臣遵旨。”杨嗣昌心中一凛,从崇祯皇帝刚见到郑森时,杨嗣昌其实就很奇怪,为什么陛下对这么一个娃娃如此上心。

可杨嗣昌现在仍旧想不明白,陛下怎么会如此确信,郑森将来的造诣会在他之上?

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又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不过杨嗣昌只敢想想,他也不敢问,更不敢说。

“哦对了,对郑家的水师你有什么意见?”崇祯皇帝将郑森先放一边,问起了正事儿。

郑芝龙虽然交出了水师,但郑家的水师从上到下清一色都是郑家的人在统管,倘若崇祯皇帝能百分百确信郑芝龙的忠心的话还没事,关键是崇祯皇帝并不敢如此冒险。

“回陛下,臣以为,直接将高级将领全部替换并非上上之策,陛下短时间内也难以寻到如此多的水师将领,况且还必须知根知底。

依臣之见,这郑芝龙目前是真心效忠陛下的,至少在弗朗机和尼德兰退出南洋之前,郑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占南洋,倘若陛下大举替换将领,反倒会令郑芝龙感到不信任。

倒不如慢慢来,靠着郑芝龙手里的工匠,朝廷可出钱多建造海船甚至战船,也可募集些水手冲入这支水师,待这些水手充分学会了海战海事的技巧,陛下顷刻间就能另外组建一支新的水师。

依陛下的雄才伟略,有了这支水师,那郑芝龙即便有其他心思,又岂敢忤逆陛下?”

杨嗣昌对崇祯皇帝的心思大致了解,事实上一路上杨嗣昌都在想这支水师的处置方式,是以崇祯皇帝刚问起,杨嗣昌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嗯,杨爱卿所言正合朕意,朕也不打算强行干预这支水师,只要朕能调得动就成,至于重新组建水师之事,何至于那么麻烦,你再去安平时,给朕物色一个忠心可靠的将领便可。”崇祯皇帝道。

召集水手去学习,倘若日后成了郑芝龙的嫁衣岂不是亏大了。

崇祯皇帝之所以不想这么麻烦,是因为工部尚书毕懋康的奏疏,一年多前工部秘密派往壕镜的匠人学成归来,不仅掌握到了弗朗机人的铸炮工艺,就连荷兰人的现役战船工艺也学到了手。

崇祯皇帝因为这事儿还专门把毕懋康召进宫里吃了顿酒席,大明的福船虽然并不比西式战船小,但在航速上以及火力上终究是已经逐渐被欧罗巴人赶超。

有了这批工匠,最起码大明的造船工艺与铸炮工艺,会再次与欧罗巴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足以令崇祯皇帝龙心大悦。

况且,凭借崇祯皇帝对各类科技树的了解,虽然他不能具体的指导工部和宋应星的制造局怎么制造,但至少可以让大明的科技少走弯路。

仅凭这一点,崇祯皇帝就有把握让大明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过这都是后话,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从着手组建、到战船制造、水手召集、训练,资金、人才、技术一个都少不了,短时间内想都不用想,不过好在是毕懋康开了个好头。

崇祯皇帝将这批学成归来的工匠全部冲入了宋应星的制造局,并给这些工匠丰厚的赏赐以获得他们的忠心。

皇家制造总局是个半封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