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09章 最坏的打算(2/2)

但随即又皱眉斥责王承恩道:

“你既然知道,为何不早些告诉朕,害朕以为天下勋贵皆是酒囊饭袋!”

王承恩吓了一跳,心说陛下您之前也没问呢,奴婢要是总说这个勋贵好,那个勋贵好,您又该担心奴婢收别人银子了,但王承恩只敢想想,跪倒在地,嘴上却道:

“老奴知罪,请皇爷责罚!”

“行了!朕又没骂你,跟了朕这么久,你当也了解朕的脾气,朕若是真生气,你还能好生生的在宫里呆着?朕只是生自己的气呀!”崇祯皇帝懊恼道。

早知道穿越回来需要那么多的人才,他就是不睡觉当年也要多学点东西,如果能带点资料就更好了,比如那些在后世老掉牙的《重工业基础》、《轻工业基础》,倘若此时有这么两部书,宋应星他们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

但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现在崇祯皇帝只想做到知人善任,慢点就慢点吧,反正他还年轻。

从四月十六日开始,在崇祯皇帝的安排下,整个朝廷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实行改革,据锦衣卫奏报,当天晚上陈奇瑜就令家仆将一应铺盖送到了户部衙门,从此与其夫人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没法子,户部太忙了,崇祯皇帝也知道,当下的政治结构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先进,但与后世相比还是太过笼统和冗杂,譬如以县令为例,不仅身兼县长、县高官,还同时担任着县公安局局长、派出所所长、县工商局局长、县教育局局长、水务局农民牧业局等等等等,一县之内,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是县令一个人干。

这还只是县令,在往上属,州、府、省,包括中央六部、内阁都是如此,即便这样,历朝历代都还有冗官的情况,明朝也也是如此。

崇祯皇帝心里清楚,职能部门早晚得改,不止是衙门,还有科举、以及大明诟病三百年的户籍制度也得改,但是崇祯皇帝根本顾不上。

之所以商税征收没有下放到地方,而是户部直属,也是这个原因,另外撤销卫所,同时取消军户,同样是只对军户试用。

一来算是一次尝试,二来一下子全改,陈奇瑜估计得累死。

这么个改法儿,短期的阵痛肯定是要有的,崇祯皇帝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如果都慢慢的改下去,没个二三十年根本别想看到效果,所以崇祯皇帝觉得值得冒险。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