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九章 给你弄个小金人(2/4)

也是吃力不讨好外加有点失身份的举动。

“托马斯,我明白你的好意,不过就算假的变成真的也无所谓,大不了花点钱圈块地,搞个几十年的开采权,反正石油在地里不会跑。”

既然老板怎么说,托马斯也就闭口不言了。

就像张楠说的,石油在地里又不会跑,投点小钱忽悠那个总统,似乎也没什么损失。

托马斯还是想错了,张楠是真的没把那个苏丹总统当回事。

一个快要被赶下台的非洲总统,几个月后什么都不是,能不能抱住性命都还是个未知数。

自己现在也不会再投一分钱在苏丹现政府身上,就算想在苏丹南部圈地囤石油,那也得等今年苏丹军事政变之后再说。

近三个小时后,传真已经传到甬城展览馆大约半小时:在接到金文博的电话通知后,张楠再次打通了农博升的电话。

“……这么说鼎是楚武王39年,也就是公元前702年铸造,但却是送给巴国的礼物,纪念两国联军灭掉了那个什么有国。”

“是鄾国,第一声。”

电话那头传来农博升的声音,改正张楠对字面的理解错误。

“优国?”

没听说过,不过暂时也不去计较这个问题。

巴国张楠倒是知道,在春秋时期都能算西南区域的大国、强国。当然,很自然的也被中原国家认为是周边蛮夷。

据说还是西周初期分封的71个诸侯国之一,其实春秋灭国数量远超这个数字,分封数量这点不用去深究。

后世的史书记载当初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

巴国的地域大致在山城全境,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东周春秋时国土面积大规模扩展。

铜鼎铭文记录的是个历史事件,在史书上也能找到点差不多相同的记录:楚武王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703年,巴国消通过楚国与邓国交好。

楚国派大夫道朔带巴国的使者韩服出使邓国,结果在邓国南部遭到鄾国人的袭击,财物被掠,道朔等人被杀。

这还了得,楚武王闻讯大怒,派大将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鄾国。

但是由于鄾国与邓国互为姻亲,原本还想搞好关系的目标邓国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鄾国,四个国家两两为联盟,爆发了著名的“楚巴与邓之战”。

经过三次战役后,楚巴联军前后夹击,打败了邓国、灭了鄾国。

铜鼎前半部分就记录了这件事,大意就是:去年,也就是我们楚国武王三十八年,我楚国和巴国联军击败邓军……

后半段就是楚国与巴国永为盟国一类的废话,而且还说了铸整套礼器赠与巴国。

不止一座鼎,显然还有其它物件。

“鼎还能送?”

张楠问了句。

定鼎定鼎,这玩意能当礼物送?

“巴国送还一套不就得了。”

农博升回答得更干脆,但也等于没说:没出土文物证明。

而且,更大的问题也出现了,还是个可能永远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这个鼎是如何在之后两百年的时间里,从华夏西南的巴国到了北非的库什!

张楠心里有点纠结,倒是农博升想得明白、看得穿。

“两千六七百年前的事,没人能把它彻底搞明白,更不用说历史记载极少的巴国,还有完全没有记载的那两三百年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我说小张,搞不明白的事就别去多想,不然瞎忙乎不说,还会成那些一天到晚认为自己是学术权威,其实就是有1分证据,事99份靠猜补充的流氓专家……犯不着。”

公元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