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 匪夷所思的世界级名画(2/3)

定再接再厉,抓紧时间清完库再说,只给了大家40分钟的吃饭时间。张楠几人也是在食堂混了一顿,看到展览馆工作人员毫无怨言:大概大家各有收获,而且都明白今年年终福利估计绝对丰厚。刚才大家的工作劲头都不错,有好处就有干劲!一吃过饭继续倒腾,就剩下两堆、一共百来幅油画:其中一部分是农馆长当初不让烧掉的,另一小部分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是最早送来展览馆的一批收缴的西洋物品。“很多宗教故事画,都是边上搬来的?”库房里张楠别看边说。“说透了没意思,差不多吧。”农博升也在看画,他都也有个几年没进这里,需要仔细查看一下。靠外头的一堆都是特殊时期的查抄的油画,虽然都有作者的签名,但不少连农博升都需要找一会签名在哪,找到了都还认不出、想不起作者是谁。也许这些画家没多大名气,加上油画那隐晦的签名方式,这些画作的作者是谁还真不好认!。因为油画签字签名与国画不同:国画可以大张旗鼓以书法形式签名落款,填补画面空白,再盖上名款印章完善整幅图画;油画一般是隐藏签名: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既能辨认又不引响画面。有的画家将名字签在画面的“道具”或花纹之中,使其与画面融为一体:如荷尔拜因在《阿麦巴赫像》中的署名就写在背景树上的一块木牌上;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署名是在远处倒斜的木头上;谢洛夫的《少女与桃子》,署名在右下方近于台布的地方…很多还是姓名简写,甚至有些签名就一两个字母外头一共52幅,大小都有,“你要不要?”“什么价格?”“100美元一幅,全归你。”张楠白白眼:“美国的旧货市场没名气的画家旧画5美元一幅的都不少,你这是漫天喊价。”“不要拉到。”“要,干嘛不要!或许有个小有名气的你认不出来都不一定。”“我说小张,我离开苏联都已经三十几年,认不出来很正常,你就当撞运气得了。”张楠其实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得给我开证明,这些我得带出去让懂行的人看看。”“行,没问题。”……看完这一堆,还剩下最后四五十幅包着牛皮纸的油画,这些连农馆长都基本没看过。一幅幅拆…得,连着十几副都是宗教画,好不容易拆到一幅风景画,按照农博升的话:这绘画技术也就是个美院的学生,不过至少大四。前后左右、正面背面一找,真在背面被找到一行极小的铅笔小字:沪上美院…学生画的,还是个国产货。尺幅够大,画框材质也不错,农博升打算挂展览馆会客室里当摆设,废物利用。再剩下最后一幅大尺寸的画作没开箱前,农博升终于找到幅他有印象的一名意大利画家的作品,不过和张楠说了等于白说。自个压根没听说过,估计最多算小有名气。“1万美元?农馆长,你这是敲诈好不。”“不要拉到。”“得,您就别出这一招,我还是给您5万人民币得了,你爱咋咋滴。”“成交!”边上的应会计满面笑容:馆长厉害!这可都是大家的福利!最后一幅画加上画框有近两米长、一米五宽,画幅非常大!拆开包装,刚把牛皮纸去掉,农博升的眼睛都眯了起来,立马从兜里淘老花镜。而张楠反应更大:眉头都皱了起立,脑子里蹦出句:“真的假的?高仿?”这是一幅一群人在参加舞会的布油画,画布大小大约一米三乘一米八的样子,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稍微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只看一眼就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这是幅印象派的作品,在对光与色斑的处理上的手法非常高超,你看这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高手,绝对的高手!绝对的精品!”农博升不是油画大师,但他是华夏顶级的雕塑大师,对油画的这点欣赏力还是有的。找了半天,发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