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竞赛(2/6)

中的反对派,是越来越多,现在朝中的局势非常复杂。

只不过富弼害怕王安石的报复,担心让立法会卷入其中,故此就没有做声。

不曾想赵顼到底还是将这事告知王安石。

虽然在历史上,赵顼是全力支持王安石的,但是张斐的出现,令他多了一个选择,牌桌上也多了一个人,富弼所想,亦是他所想。

正好一法是在陕西西路,一法是在东京东路。

一左一右,一东一西。

二者采纳的执行方式也是南辕北辙,王安石还是采取传统方式,就是依靠官府的行政命令去推动新政。

他特意挑选出两员大将,吕惠卿、章惇作为提举官,前往东京东路推行青苗法。

而在河中府,由于公检法的存在,这行政是受到极大的束缚,官府转变为以商业的方式去操作新政。

当然,这对于宋朝而言,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如茶、盐、酒,都是官府与民间商人合作,且更偏于商业合作,只不过官府出售的是特权,不是商品。

可是,官府与马家解库铺合作的这个举动,还是令不少人始料未及。

作为乡绅、大地主的代表,梁友义又急忙忙赶去韦府,打探情况。

上回的禁令官司,乡绅、大地主是大胜,他们现在就坐等吃瓜,不曾想官府竟然与商人合作,这真是令他们始料未及,也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你们官府真的打算与马家解库铺合作?”

梁友义震惊地看着韦应方。

韦应方点点头道:“根据元学士的意思,那提举常平司就只负责赈济、水利、盐债、盐钞,但是关于借贷方面,则是下放给马家解库铺。”

“这能行吗?”

梁友义有些傻眼,“那青苗法不是国家新政,怎么能够交给商人去做?”

何春林叹道:“元学士的理由是,这都是让你们乡绅给逼得,反正现在转运司方面已经是彻底放弃给乡民借贷,同时希望将钱借贷给商人,以及屋田借贷,就如同京城那种房贷一样,以此完成青苗法的政绩。”

“真是我们逼得吗?”

梁友义皱眉道:“你们说,这会不会是他们虚晃一枪,本意就不打算放贷给那些农夫,而是借此让我们低息放贷给农夫,向朝廷交差,而官府则是将钱借给利润更高的商人。”

曹奕皱眉道:“这我们也想过,但是青苗法的条例可是朝廷制定的,而且借给商人,虽然利润高,但是借贷人数非常有限,也不能赚太多。”

梁友义道:“既然朝廷的政策是这么定的,那么官府这么做,是不是违反政令?”

曹奕摇头叹道:“这不好说啊,因为朝廷并没有规定,官府必须要用什么方式去放贷,而且元学士以官府借贷,民间士大夫多有抱怨,认为这是在与民争利为由,故此才借由民间解库铺去放贷,这倒也说得通,最终只能等韩寺事来了之后,才能知晓。”

梁友义望着他们,“那现在怎么办?”

韦应方等人面面相觑,也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目前他们双方还在就查账的事进行商议,如果官府不愿意让他们查账,那马家解库铺也就不接受盐债抵押。

然而,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立刻又引发轩然大波。

尤其是那些大地主们,他们认为自己被玩弄了,什么青苗法,什么免役法,都不过是欲盖弥彰,真正的杀手锏就是税务司。

官府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征税,准确来说,是要征缴他们这些大地主的税。

他们可全都是放贷行家,给商人放贷,能赚多少钱,他们心里非常有数,得出的答案,就是不可能改善财政。

唯一能够改善财政的,就是那个神秘、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