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25章 众纨绔逼扇,孝卧冰哀低头(2/2)

,从县令做起,以治理徐州家,时人赞之“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后不过数年便官至司农太保,见帝而免跪,朝堂之上龙头拐杖一杵,很是威风霸气!

此人另一个最有说道的地方便是他的一帮侄孙后代了,你道都有谁?前文提到的王导,他嫡亲弟弟王览的孙子;王羲之,他嫡亲弟弟的曾孙子。而他自己这一脉的后代虽然名不显于末世洪荒,但在历史当是时,那可是权倾朝野,名喝当当的人物!

且说那王老书生见那出声的人,居然是赠自己折扇的那位,顿时大惊,急忙施礼,回道“这位先生多礼,不才正是那琅琊王祥”

吴大胖子闻言大喜,果然是那老王祥!既然他来了成都,那他就别想走了,一定得想法子把此人笼络住,不仅是为了他,更是为了了他那一帮侄孙子们。对了,还有王览,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此人忠孝节义不下于其兄,更是因为护兄从生母朱氏手上抢毒酒流芳于末世洪荒。

插句题外话:朱氏为何要害王祥?往卑鄙处想,那是因为世家子弟权利之争。朱氏虽然是正房,但毕竟是续娶的继室,自己的亲生儿子王览虽然也是嫡子,但毕竟是死去正房儿子的弟弟,要知道大家族盛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王祥不死,自己亲生儿子就根本继承不了族长之位,爱子心切,所以她必须想法除掉王祥。

往高往深往阴谋处想,其实朱氏是个高屋建瓴,大智大慧之人。她之所以处处要害王翔,其实是为了王祥,为了王览!此话何意?君可知西汉历史上有个名臣(叫什么忘记了?)

大概故事是这样的,家中兄弟二人,兄为人持简质朴,学究不凡,声明郡里,郡守闻之举荐孝廉。兄应之,后因为官清明功劳甚多,被擢升高居于庙堂。一夜突然,想起家中清贫之弟,翌日早朝,请辞故里,帝不允,再三哭求,帝挥泪作别。

兄归家,自是富丽堂皇,前倨后拥,后乡人见其对弟指手画脚,时有责骂棍打,弟忍,反而愈加恭顺,皆暗自不忿,私下皆传言,兄假忠义孝悌,弟真君子也!另一郡守闻之,举荐。

弟后高官,名声在外。兄则结于草庐,忽一日信与弟,道其缘由。弟见嚎啕大哭,是夜请奏归乡辞官,帝问缘由,不敢隐瞒,一一而道。帝闻之叹曰“汝兄为汝,留恶名于世,何其伟哉!”后此事被乡党所知,皆赞其家兄弟二人!或许朱氏就是为了这膝下王氏兄弟二人故意做的那恶事来!?这里面谁又说的清呢?

闲言少叙,话回正传。

“这位先生,我儿可不是老先生,也不是你的前辈!”这时一个硬气的老妇人声音传来。吴大胖子一见,暗道“想必此人就是那‘后娘典范’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