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1第七十一次相遇(2/3)

她还发着烧,口里还有点苦涩,没有想吃甜点的欲望。

温慕卿今天的气色很好,可能是因为她的脸上带了点妆,嘴唇也不像以往那样苍白,但仔细一看,还是能感觉出她虚弱的气息。

贩卖棉花糖的老人推着生锈的机器从街角走出来,母亲抱着穿公主服的女儿快速地路过面包店的橱窗,窗外的风沙沙作响,刮起商业街上所有少女的裙角。阴沉的天空在默默地警告所有人——等会要下雨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愚人节的天气确实不太好。

“温姐姐,你出院前寄给我的信……我弄丢了,”程澈不好意思地说,似乎怕她不信,又强调了一边事情的因果,“我把信放在抽屉了,结果再回头一看,就不见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杀的拿走了信。”

天杀的程亦奇拎着一小袋药回到家,他看着空无一人的家里,心里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那信里写了什么呢?”程澈问她。

“我也忘记信里写了什么,大概写了一段很久以前的故事吧。”温慕卿握住了程澈的手,“既然你没看到那封信里的故事,那我讲给你听?”

其实那封信里并没有写什么故事,温慕卿记得,当时她不过在信里拉了点家常,就被护士严令禁止劳心伤神,她只好草草地把信结尾,拜托护工帮自己寄出去。

温慕卿的手不同寻常人的温凉,程澈被凉得一哆嗦,她抬眼看向笑得无比勉强的温慕卿,觉得头顶的灯光有些刺眼。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皖南温家……?”

·

民·国时期,皖南温家是钱塘一带著名的百年书香世家,当时的温家先生温雁成隐居宣城,彼时总督徐卜五多次请温雁成出山,但都未说动温先生。待洪·宪·帝死后,温雁成见国是难为,便带着一家十六口远渡重洋前往夏威夷。

温雁成的小儿子温思俭颇有生意头脑,白手起家,经过数十年打拼,温思俭一脉早已成为当地著名的华裔世家大族。等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看好大陆市场的温思俭带着耄耋之年的父亲温雁成回到祖国,定居皖南,将温家产业发展到了内地。

作为温思俭的第四子,温渊用婚姻来换取了人生前二十年的自由。温渊联姻的对象是浙北周家的旁系侄辈周浣玉,在结婚之前,温渊并没有见过这个女人,结婚之后,两人也不过是相敬如宾。许是感情不够深,生活倒也平静如水,直到周浣玉怀孕后,温渊自觉完成了两家联姻的目的,提了一箱行李就飞到英国。

1990年,周浣玉正准备前往英国看望在外访学的丈夫,却在一场空难中丧生。温渊回国后看到整日啼哭的三岁稚女,便住回温家老宅,让女儿养在祖母膝下。

第二年的夏天。

温渊收到Q大外国语学院的聘书,他带着四岁的女儿温慕卿前往B市,居住在Q大的教师宿舍里。许是他终日忙于学术,没有好好照顾这个唯一的女儿。有时候他会把已经识字的温慕卿带到课堂里,但更多时候,他常常会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女儿。

温慕卿就这样被放养了三年。

在七岁的时候,她曾经赌气地谋划了一场离家出走的戏码,却在走出校门前,被父亲的学生陈清抓住了。

“我已经快记不得她的样子了,”温慕卿陷入遥远的记忆之中,她的指尖敲了敲玻璃杯,似乎在苦恼地思索,然后她看向程澈,继续描绘着陈清的模样,“只记得,她假装发怒的时候,眼睛会瞪得很圆,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得像天上的月亮。”

把温慕卿带到温渊办公室里的陈清,只有19岁。她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考上了Q大,穿着朴素,笑容天真,一双明亮的眼睛,愣是把温家父女看出了神。

从那以后,温慕卿总喜欢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