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58章 法治与礼治(2/2)

成型,因此凡是实行法治的王朝,人民皆是苦不堪言,后世更被按上了“严苛暴政”的帽子,并最终二世而亡。

而究其原因,便是实行法治的王朝,对法治的界限极为模糊。

打个比方,某个农民只是偷了一串肉干,便就要杀头,这放谁也不会答应。

再或者,某个人私藏盔甲,但要将整个村连坐处死,这更是极为不合理。

归根到底,还是法治不完善,因此世人,尤其是儒家学士,便一概认为,法治便是暴政。

而再反观礼治,主张以礼治国,以仁治国,形态较为温和,支持的人自然也就更多。

“原来如此!”

苏列文听完云帆对法治、礼治的解答,顿如醍醐灌顶,对云帆的佩服与敬畏,又加重了三分。

苏列文小心猜测:“那……陛下的意思难道是……为了重修法典?”

云帆轻笑点头:“善!”

苏列文面露些许疑惑:“可陛下,微臣以为,若仅仅为了重修法典,冷尚书一人便足以,为此便扶持法家……”

“苏老,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云帆端起茶杯,润了润干涩的喉咙:“

天下人可都并非像苏老你一样知道变通,大多学子,还都只是故步自封。”

“法家如何?一样死认法治,从未想过与儒家的礼治相结合。”

“法家讲的是霸道,儒家讲的是王道,假设按照道家所讲,那便就是一阴一阳。”

“所谓只有阴阳调和,一个人,一个事物乃至一个国家才能够长存。”

“所以说,只有将霸道与王道相结合,才是最适合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

“而这,也就是朕所一直在主张的外儒内法。”

“外儒内法?”

苏列文第一次听说这个新鲜词汇,在九州,儒法不两立是公认的,还从未有学士能够如此大胆的提出这种思想。

实际上,在九州,不止是儒家和法家,任何一个思想都是在故步自封。

但凡掌握些技术或新的思想,便只会传承给自家子弟,绝不外传。

不然,也就不会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说法了。

但这也并无道理,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只不过很多先进技术,因此悄无声息的消逝在了历史长河。

而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在云帆看来就只有一个方法……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