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番外2(3/3)

捉到了。

永琮捏得手掌咯吱作响。

从今天起,小屁孩绵胜,就是他的一生之敌!

*

永琮挥泪告别了媳妇,到京郊种田去了。

种着种着,他灵光一闪,一拍大腿,当即找到太子,大义凛然地道:“二哥,都说体验了民生疾苦,才会体谅百姓。上书房的那一堆孩子们生在富贵窝里,哪知道什么民生?不如安排几节社会实践课,与我们一道种种田……”

太子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沉吟一瞬:“倒真是个好主意。”

绵昭他们也大了,让他们来试验田实践实践,增长一番见识,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弊。

只是……

太子似笑非笑,“你专门指导绵胜?一对一?”

叔侄俩的针锋相对,连他都有所耳闻。

永琮咳了咳,“不不不,不是一对一。每天轮着来……我这也是为了他好,绝不公报私仇。种田,可比骑射轻松多了!”

太子不可置否,眼里含了星星点点的笑意,揉了揉永琮的脑袋,“今年几岁了?”

不等永琮回话,憋着笑走了。

太子出马,效率极快,第二日,田垄里来了一个绵昭,严肃着脸,蹲下身,研究这儿的泥土。

永琮尽心尽力地教导他,让暗地里观察的乾隆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三日,上书房派了绵德,一口一个七叔地喊,笑容腼腆又灿烂。永琮顿时觉得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对日后自己的孩子愈发憧憬了起来。

……

第n日,绵胜如赶鸭子上架一般,怯生生地来了。

“瞧瞧这是谁?”永琮笑得温柔极了,抚摸着绵胜的狗头,“别怕,不就是破坏了我的婚假么?七叔会好好教你种田的。”

绵胜:“…………”

*

世人都说,先前的靖郡王,后来的靖亲王,最看重的侄子便是绵胜阿哥了。

万岁爷在位的时候,靖郡王尽心尽力地教导他种田,带在身边,片刻不离。

万岁爷禅位,太子爷登基之后,靖亲王呕心沥血地带着他办书院,规划修路,四处探访,体验民生……

靖亲王说,这是侄儿绵胜一直以来的坚持的梦想。他有义务帮助绵胜实现这个梦想!

心甘情愿,不辞辛苦,不辞劳累。

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无私?

不需要知道当事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成为太上皇的乾隆很是欣慰。

这是冰释前嫌,志趣相投的典例啊!

足以流传千古!

太上皇专为他们赋了一首诗,赞颂叔侄之间的深厚情谊,名为《咏绣球》。全诗以绣球花来譬喻永琮与绵胜之间相互扶持的叔侄情,笔触细腻,感情真挚,算得上一篇佳作。

后人评价,在乾隆皇帝一辈子高产的创作中,此诗的质量,能够排进前五。

据传,靖亲王拜读《咏绣球》后,感动得三日吃不下饭;绵胜阿哥拜读《咏绣球》后,眼眶通红,失态地流下了泪水……

※※※※※※※※※※※※※※※※※※※※

永琮:呕——

绵胜:呕呕呕——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