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九四章 把持内阁(1/2)

网永久网址,请牢记!

对于张瑜未经过自己的首肯,擅自离京处置汴梁大军之事,徽宗心中有些不满,此时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人在金人掳掠汴梁之时暗中躲藏,金人退后,陆续现身回到宋徽宗身旁。请使用访问本站。

原本吴敏等人应该感谢张瑜提醒之恩,怎奈这些人均小人也,刚得安生便极力溜须拍马讨好宋徽宗,甚至不惜诋毁张瑜而谋得一己私利。

徽宗本就耳根松软,加之张瑜确实有些轻视徽宗之举,进而徽宗在张瑜整编之时,任命吴敏为左仆射宰相之职,唐恪为太尉,耿南仲为禁军统领之职。

对于三个草包接任要职,其他朝中百官甚为不满,倒是张瑜颇不在意,一者,这几人同张瑜关系不错,二者,吴敏几人对张瑜来说,毫无威胁。而眼下张瑜最关心的只有编练新军。

而诸葛明善于理财、精通政务、做事周全,有大局观,内务之才远胜刘晋、郭彧等辈。张瑜同其虽然仅仅共事三个月,但其内政上的天赋与才华让张瑜深深折服。从而使张瑜能从繁荣复杂的政务中脱身,专心操练新军,演练战法,准备对金之作战。

而渐渐的,河北王彦、马扩等辈与金军周旋作战,但迟迟未等来张瑜大军的救援,原本计划在中牟北上伐金也被搁置,这样这些义军将领也是颇有微词。可此时的一切都在张瑜的掌控之中,百万人大部已经被妥善安置,加上张瑜也是不遗余力地提供粮草、兵器等物资给这些义军发展壮大,故张瑜如此精兵简政之举,也未掀起太过波澜,只有此时身在建康的赵构和正在汴梁城中的杜充颇为恼火,让张瑜占得先机,得以壮大,今后在争霸过程中,势必落于下风。

说起赵构,不得不说另外一人,秦桧,而此时秦桧已被金人掠到北地,至公元1131年方返回赵构身边,而在此期间,宋高宗赵构

短暂地任命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重用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之人,国无良相,致使此时赵构控制的江南之地,政局混乱,匪患四起,加上赵构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使虽掌握中国最为富庶的江浙之地而无力北伐收复失地,偏安一隅,安于享乐。而有重要的一点,由于宋徽宗杀了献玉玺并归降的张邦昌,致使许多夹在金国与宋国之间的各级官吏望而生畏,不敢投效,造成了徽宗洛阳政权在政治上的相对孤立,而赵构则以表面宽厚的态度招降纳叛,无论之前如何尽皆收容。致使在饱受金国蹂躏不得不向其屈膝献媚的原宋朝官员看到了一丝出路,纷纷将财产和家眷迁往江南,致金国握天时,徽宗政权掌道义,而赵构政权则控财富。

公元1128年2月,张瑜统新军返回洛阳,驻扎于洛阳城北大营继续操练,而自己入城面圣。

此时徽宗已不上朝,自封德宗皇帝的赵谌十一岁临朝,宰相吴敏辅政,张瑜以君臣之礼恭敬参拜,让小皇帝和朝中文武大臣安心许多,其实在张瑜出征之时,就有传言说张瑜拥兵自重,无视主上,有废帝自立之野心。而今日见张瑜还算恭敬,君臣稍安。

德宗赵谌道:“大将军回来了,来人,看座。”

不知此举是赵谌发自内心还是徽宗示意,北宋建国以来,即便是七十多岁的蔡京也未享受过如此待遇,张瑜反倒有此殊荣。

张瑜躬身一拜道:“谢主隆恩,末将不敢造次,列于末尾即可。”

赵谌微笑道:“那大将军站着吧。”

张瑜道:“陛下,微臣此次归来实有事奏请。”说着从怀中掏出奏折递了上去。

赵谌结果当庭太监中间传递的奏折打开观瞧,口中念道:“自钦宗被掠,国都沦丧,臣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早日收复失地,匡复大宋,然却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今臣保奏成都知府郭彧为中书省尚书令,中军主簿诸葛明为户部尚书,中郎将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