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9章 兄台是女郎?(2/3)

二岁的时候比别的姑娘都出落的高挑,常常穿着男孩的衣服在市井流连。破落人家没有那么多规矩,也无人过问花季少女为何混迹市井,只当她是玩心重,无人教导。

没想到有一日沈丹珍从市井回来向家人提出要与人去贩稀货,并且已经找好老把式带她,贩一次稀货回来能赚差不多千两银子。

贩稀货就是将中原地区的好货带到西域,再将西域的稀货带回来赚取差价。这是个赚钱的行当,无人不知。但为何没有太多的人去做这个买卖,一个路途艰难、九死一生;一个是行业垄断、入行困难。

谁也没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能寻到这样的机会,细细问过才知道,沈丹珍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贩稀货的行家,因她穿着男孩的衣服,束着男孩的发型,又黑瘦单薄,只当她是个穷人家出来讨生活的男孩。沈丹珍机灵又有眼色,一段时间下来竟得了老把式的青眼,问沈丹珍愿不愿意随他贩稀货。

沈丹珍自然是愿意的,她天天混在市井也是想为家人找一条出路,父亲败了产业后游手好闲,整天在家中无事生非;母亲病弱又不舍得用好药调理,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家中还有个不顶事的哥哥,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全家靠人接济过活,已经没有脸面尊严了。

只是沈丹珍毕竟是个女孩,让一个未成年的女孩抛头露面承担家庭的重担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沈母将目光落在沈父身上,希望他能替沈丹珍走这一遭,沈父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九死一生的事情,给再多的钱他也不愿意去。沈母又寄希望于自己的大儿子,大儿子也躲避着目光将自己藏在了父亲的身后。

“娘,你不用担心我,我就是跟着出去走一遭,算是游山玩水,父亲和哥哥与老把式没有交情,他们不会带的。”沈父和沈兄听闻不住的点头,觉得沈丹珍的话甚为有理。

“只是我需要一些本钱,买一些东西带到西域,卖了之后再带西域的东西回来。这次老把式不收带货钱,我可以免费用他的骡子和马,但购买东西的钱得咱自己出。”

最后沈母找娘家借三百两银子,换了些货物送沈丹珍上了路。整整四个月,沈丹珍才回来,她带回的货与他人有所不同,都是一些普通百姓买得起的小玩意,新鲜又有趣,以前只能远观的稀货,现在自己也能拥有一件,每个货品多卖个几两银子大家也不觉得很贵,销路自然不愁。因而,沈丹珍里里外外赚了一千三百两银子,比预期多了四五百两。

如此往复,沈丹珍又走了四五回西域,别看她年纪小、资金少,但却是最会赚钱的那个,总能用很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

见沈丹珍赚了钱,沈父想掌财权,沈兄想做生意,却被沈丹珍一一驳了。她还了债务,将手里的一部分钱留着继续贩稀货,另一部分与人合伙做棉花生意,短短两三年就赎回了自家原有的祖产。

将几间铺子公平的分给父亲、兄弟,又给两个妹妹留了嫁妆,她只要了其中一个进项最少的果品铺子。

她一边经营果品铺子,一边与人继续贩棉花,陆续在西南十三郡开了三十多加果品铺子,两年前,她借着齐子睿的路子将果品铺子开进了京城,两家分号开在东西两市,虽然还不能与都城的百年老号抗衡,但也是客源不断,小有口碑。

沈丹珍生意做得不错,但她的终身大事一直是沈母的一块心病。在柳州谁人不识长得俊俏、温文有礼,又会做生意的沈单,又有几个人记得沈家的长女沈丹珍?

自十二岁起,沈丹珍在外就一直以男装示人,身份则为沈家远亲的孩子,自幼失孤被沈家收留,而沈丹珍则以八字与母相克,被送往亲属家寄养为名消失在人们的眼中。

起先还有邻里有过疑惑,随着沈家搬过几次家以后,沈丹珍就成了沈单,连族中也仅有几位老人知晓其身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