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一五节 两种策略(一万)(3/3)

这是没有的,因为守不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士不够,你要挺过修建防御工事的这段时间,你的将士得够。

令居有三万的步兵,金城有五千骑兵,护羌站所有着一万五骑兵。

总共才五万兵马,加上湟中才七八万,你怎么抵挡羌人十几万二十万大军的进攻?

一汉当五胡是没错,但是人家不和你打,人家只骚扰,而且天时三者还不在大汉。

所以李息就想把他们引出来,来个一网打尽。

所以就有了很多的故事在河湟地区流传,比如说李息死了,你们快来打;李息回长安了,新将领还没来,正好是空当。

但人家也不傻,人家不可能听一则消息就大军齐出。

所以通常是派小部兵马看能不能冲进大汉,若是冲进去,那自然就是真的,简直简单粗暴。

李息也不可能真让这支兵马冲进大汉烧杀抢掠,所以羌人们也只是吃点小亏,跌不了大跟头。

这也就是羌人不敢真正确信的原因,有前科啊!

至于霍嬗怎么看出来的是试探性进攻……

上面写了小股,而且结合实际情况,很容易得出结论。

首先呢,就是前面说的时间问题。

其次就是地域问题了,先零羌在西海的北边,有一个小盆地,他们在那边游牧。

而湟中在西海东边,两者距离不过三四百里,若是真确信了消息,对于羌人来说大军齐出两三日的路程。

小股部队自然就是试探。

结合一下各种情况,霍嬗就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而现在,霍嬗心里有了两种对敌策略。

一曰攻,二曰守。

攻就是先传信过去,大军齐出以攻羌人,先吓退羌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等霍嬗过去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造成的后绪情况就是会恢复往日的局面,随后霍嬗就会展开和谈。

而守呢,就是大军龟缩不出,湟中退回大汉,让羌人确定李息死亡的消息。

大汉对他们的进攻视若无睹,拼死抵抗,龟缩到底。

用必要的牺牲让他们觉得,这是个来之不易的好机会,引他们更多的大军前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及手段来个一网打尽。

后绪的情况没成会有很大损失,有霍嬗在他们冲不出来,不至于伤筋动骨。

成了,会有很大的收获,把他们彻底赶出河湟。

和谈也会继续,但第一条策略的和谈是平等交易,第二条策略就是施舍了。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会是天差地别,所取得的利益也会是两个极端。

所以,这两种策略选哪一种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