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七章 赶集(2/2)

集市。

后来,沈城开始建设工厂,大量土地被占,村庄变成了工厂,农民变成了工人,但这个集市还是被保存下来,毕竟这是民生,老百姓需要这样的集市。

再后来,国家实行公社制度,蔬菜粮食都由公社统一种植,统一买卖,私人之间买卖属于非法行为,于是这个集市就没落了,但那时工厂建设也陷入停顿,这块地也没用,就空在这里,数年时间长满了荒草,就如农村经济一样无比萧条。

直到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制度首先在农村开始,农民凭着智慧和勤奋让农村经济焕发了活力,集市也渐渐复苏过来。

其实,国家的农村经济绝对充满了活力,甚至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在前世,林云接触过很多相关资料,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大量的农民化身集体企业工作者,生产出的各类小商品竟然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甚至一度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只是这个阶段非常短暂,在国外资本进入后,国外工厂建设起来,高品质的产品很快占据了市场,同时工厂聚集,需要大量劳动力,无数农民入城打工,进而开启了农民工时代,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农村集体经济。

当然,普通集体企业的衰败不可避免,因为只要涉及到市场,就与生产力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的大势之下,生产力决定着所有企业发展的命运,生产力不适应社会发展,必然会被淘汰,大多数集体企业因为劳动力低下而被淘汰,这无可厚非,但农贸市场的发展此时已不受限制,老百姓在农贸市场上购买着所需要的蔬菜和肉类。

农贸市场的兴起又让副食品商店逐渐衰落,如今在沈城,这种采取统购统销方式的商店已经不多了,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农民可以不受限制的饲养家禽家畜和种植蔬菜,他们采用了更快更直接的自销方式,途径还是农贸市场。

归根结底,自由的市场是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管是生活也好,致富也罢,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公平、公正的机会,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东西。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