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零三章 开业(2/4)

在腊月之前,清水镇的第一批酒送进了京城。

这批酒已经不单单只是黎家酒坊出产,这是整个清水镇的酒,分出三六九等十几个品种,也有了一个统一的新名字,清河宴。

黎宝淮代表黎家出面,与清河镇另外三家共同出资,成立了清河宴大酒坊,四家皆有股份,黎家长辈想要对黎宝淮以及清河宴指手划脚,先要看另外三家的股东答不答应。

京城里的三家清河宴酒铺同时开张,总店就在李食记隔壁,另外两家,一家在外城,一家在内城的城西。

三家铺子的掌柜颇费了些功夫才找到,一个是钱王氏介绍的,还有一个是代大厨介绍的,另外一个,则是忠伯引荐的。

国公府自是也有铺子和庄子,府里没有当家主母,齐慰又常年在外,祖上传下来的产业便交给忠伯和另外两名老人儿管着,忠伯帮忙引荐的这位,姓宋,十二岁便进铺子做学徒,二十五岁做到掌柜,三十五岁那年,齐慰带兵在边关,天气寒冷,缺衣少药,宋掌柜筹集了大量药材,亲自送往边关,到了边关之后,恰好遇到鞑子偷袭,宋掌柜九死一生,断了一条腿,回来后便把掌柜一职交给了徒弟,平素在家里养养花,逗逗鸟,过上了田舍翁的日子。

也不知忠伯是怎么说服他的,总之,宋掌柜给颜雪怀做了大掌柜,每天让人抬着,又是去码头,又是去铺子,忙得不亦乐乎。

开张的那日,几乎整个京城数得上的酒楼全都派人来了,没办法,开酒楼的就不能没有酒,否则还叫什么酒楼啊,如今能卖的酒,就只有两家。

没错,只有两家。

为什么呢,陈家是官酒,无论是玉壶白还是其他的,都是官酒,官酒在衙门开设的酒榷里售卖,各地、尤其是受战乱影响而田地荒芜颗粒无收的北方,是此番禁酒最严格的地区,这些地方的官方酒榷率先设立,陈家酒坊的产量再多,也只够官方酒榷的,所以陈家的官酒只在酒榷售卖,酒榷限量,上面配送多少就是多少,想要多屯一点?对不起,你是不是想要走私,走私酒水和盐铁是差不多的重罪。再说,陈家是官酒,人家也看不上这一星半点的小买卖。

而另外一家欧阳酒坊,则是从陈家官酒里分出来的,他们只供军队和边关,同样,欧阳酒坊也没做着京城的生意,他们倒不是看不上,而是顾不上。他们一直依附于陈家,现在忽然自己操作,一接就是给军队的大单子,欧阳家忙得脚不沾地,虽然京城的利润高,他们也顾不上了。

还有一家则是绍兴陆家,陆家做的是黄酒和花雕酒,清河宴是白酒,两边各不相干。

于是,京城的普通百姓,能喝到的酒,就只有清河晏和陆家的黄酒花雕酒。

三家酒铺开业的第一天,黎宝淮从清水镇运来的酒,颜雪怀只让摆出来一部分,即使如此,来进货的骡车驴车,还是络绎不绝。

就连李绮娘也在发怔,她从记事起,家里的食肆就没有拿着银子买过酒。

各个酒坊会说尽好话,把酒放在食肆和酒楼里代卖,卖完结帐,卖不出去或者不好卖的,直接让人接走。

像现在这样,开酒楼的,拿着真金白银来买酒的,李绮娘还是头回见到。

她寻思着,李老爷子若是知道如今开酒楼还要拿银子买酒,说不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一定要说这生意没法做了。

颜雪怀的眼珠子却一直在滴溜溜乱转,她在提防着官府的人。

禁酒令在大魏是头一回,她找柴晏问过,前朝有过禁酒令,有一个朝代,禁酒禁了几百年,要喝酒只能在官酒榷里买到,高价重税。

现在大魏朝能对外开出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