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二七 孙可望请封秦王 永历帝犹豫难决(2/3)

就连许多曾经对大西军心怀敌意的原明士绅,也不禁为之赞叹,惊呼为“熙皞之风”。

然而在大西军治下的世外桃源外,却到处是一片腥风血雨,就在元宵节后的第四天,济尔哈朗率清军一举攻陷了湘潭,督师何腾蛟殉国。占领湘潭后,清军于正月二十一日开始屠城,直至正月二十九日方才封刀止杀。经此浩劫,湘潭城中活人不满一百,到处尸横遍野,无一寸立锥之地,许多地方尸堆高过房屋,臭气熏天,令人不寒而栗。

清军大举进攻湖南的消息很快传至云南,湖南一旦有失,贵州就将直接暴露在清军面前,孙可望内心自是十分震撼,连忙召集昆明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然而诸将对满清心存畏惧,竟面面相觑,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定国双眸紧闭,脑海中瞬间浮现起当初与义父一起征战沙场的峥嵘岁月,自陕西举义到成都建国,从西充惨败再到云南立足,所有的一切皆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日一般。

见所有人都没有开口说话,定国方才把眼一睁,从座位上站起身,侧身抱拳对着孙可望说道:“大哥,明朝自坐拥天下,已近三百年,父皇与闯王并世枭雄,血战二十年,蹂躏遍天下,至今身死业隳,却不能将其灭亡!不料却让满酋坐享渔人之利,甚是可悲!如今满清志在天下,残明不能御!然化外之族统我华夏、治我汉民,亦不能忍!吾辈本就是大明子民,更当严辨夷夏之界,岂能坐视中华大地沦落敌手?当今之计,惟有挈滇、黔、蜀三省军民归附明室,诚心辅佐,恢复两京,荡清海内,如此将来方能够洗脱贼名,垂名于竹帛也!”

对于定国的提议,刘文秀和白文选都极力表示赞同,然而孙可望却不愿屈居人下,仍是顾虑重重。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吩咐众人暂且退下,只留下杨畏知一人,请他代为决断。

杨畏知本就是明朝旧臣,当时兵败不得已才暂时归附了孙可望,在他心中自然希望大西军能够尽快与明朝永历政权建立联系,自己也能够顺势重归大明。至于孙可望的想法,从上次演武厅事件后,杨畏知便已猜出了七八分,他无非就是想要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可以名正言顺的领导李定国和刘文秀罢了。

今日见孙可望把自己留下,杨畏知立即劝说孙可望道:“大帅,您与安西王和抚南王皆是同时起事,假若没有封号,如何真正服众?当年曹操将汉献帝奉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方才成就大事,现如今圣上受困于肇庆,您是否也有这个想法?”

杨畏知此言令孙可望顿时如梦初醒,毕竟明朝还是中华正统,若是能够得到永历皇帝的册封,自己的爵位必然高于定国和文秀,这样一来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节制二人了。

孙可望大喜,心中不再迟疑,遂与黔国公沐天波商议,派遣杨畏知和户部尚书龚彝为代表,在东府部将焦光启和西府部将潘世荣的护送下,携书信远赴永历帝行在肇庆,商讨联合抗清之事,并请封秦王之爵。

书曰:“先秦王荡平中土,扫除贪官污吏。十年以来,未尝忘忠君爱国之心。不谓李自成犯顺,玉步旋移。孤守滇南,恪遵先志。合移知照,王绳父爵,国继先秦。乞敕重臣会观诏书谨封。乙丑年正月十五日孙可望拜书。”

这些年,定国虽一直立促与明联合,然而听说孙可望要上书永历帝请封秦王,却是颇为不悦,忍不住对孙可望言道:“我等已为王,何须再请?出兵抗清,要此虚衔又有何用?

孙可望自然不会告诉定国他的真实想法,只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老二差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封爵惟有出自大明朝廷方才为真,咱们现在的王爵全都是自己封的,明朝那些文武又有谁能认咱们?如此号令不一,如何联合抗清?”

定国见孙可望眼神飘忽不定,料他必定有所隐瞒,又不好细问,惟有旁敲侧击地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