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0章悔不该不听唐言的啊!(4/5)

的关注。

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

在《大腕》席卷全国的时候,也多少稳定了《源代码》的票房。

《大腕》倒是继续大卖,星期六票房突破了500万大关。

比原本的票房要高出一截,很大程度上是《源代码》把市场带火了,《大腕》本身就是名气特别大的大火电影,也带动了票房。

单日破500万,王宗军和冯晓刚他们,都精神大震。

同时,《源代码》只是保持稳定的票房,没有反弹,松了口气。

可是紧接着,京城青年报的一篇影评,却让他们不淡定了。

“冯晓刚为了迎合西方观众,背离了“市民喜剧”!”

这是青年报的标题,有些惊悚。

却不是标题党,内容就是标题的扩充。

“众所周知,冯晓刚导演的喜剧作品,都带着浓浓的平明主义、百姓情节,属于极富特点的市民喜剧,而冯导也屡次表示,自己就是接地气,为广大老百姓拍可以逗他们开心大笑的电影。

可是,在《大腕》中,冯导舍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国人爱看的讽刺,放弃对米国白人中产阶级泰勒的调侃,使得他的作品里,第一次有这么光伟正的主角存在,比葛忧这个主角都更像是主角。

没有相互取笑、算计、折磨、拆台、挖苦,全片无法以喜剧串联,只能靠段子、包袱去堆砌。

起初我本以为这是冯导的一次新的尝试,可是却发现并非如此,盖因为《大腕》的最大投资方为哥伦比亚,之前冯导也意气风发地表示电影将在全球发行的。

而好莱坞和西方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中产阶级白人主角,通常都是正面人物。

我不愿意相信冯导会为了迎合西方观众,而设置了这么一个光伟正的中产阶级白人主角,但是我无法说服自己。

或许我们无法在冯导的电影里,看到华国人在米国教米国警察“趴下”“少废话”“老实点”这些中文,类似的情节了。”

......

文章全部都是真实的,泰勒的角色设置不是冯晓刚为了创新,就是哥伦比亚要求的。

哥伦比亚砸了2000万,就是为了海外市场。

而冯晓刚在内地无敌了,也想走出国门。

这篇文章一出,立马就让很多观众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难怪,看《大腕》的时候感觉特别别扭,虽然也依旧搞笑。

文章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之后,其他媒体见状也开始跟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大腕》。

泰勒这个光伟正的白人角色,究竟是不是为了照顾海外市场?

而观众们,已经看过电影的,也提出自己的疑惑,确实有点别扭。

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大部分没有受太大影响,毕竟都说好笑。

喜剧片,好笑就自然会有人看。

但是,也有人听身边人,看网上,看报纸,都在说冯晓刚为了照顾海外观众,牺牲内地观众的喜好。

听到这些,就本能地有些不爽了。

尤其是被摆了一道,拿了不完整盗版的盗版商,动作非常迅速,已经搞出了完全版的盗版光碟。

双重原因,直接影响到了票房上面,星期天还不明显,只是正常下滑拿到480多万。

可是星期一,只剩下250万了。

虽然跌幅还不到50%,可是对于一部大热电影,没有竞争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