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5、没办法,他是带着大军来谈判的(4/5)

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委身董卓,周宪就是为国为民的貂蝉,他来当董卓。

至于往后的评价和人们的议论,说实话史从云还真一点不怕。

因为他看得很透彻,人们评价大人物真是看道德品质吗?如果认为是那真是腐儒之见了。

比如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事,画作和故事都是明清开始编的,宋人只有个不靠谱的笔记有歧义记载,也不符合赵二的风格。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从晋代、唐代“开始”坑的,而且越来越夸张。汉人记载的历史书里都是焚诗书、坑术士,而且秦朝是有许多儒学博士的等等。

这种例子历史上太多了,而且是多数普通人都信以为真的。

反过来。

李世民是真的杀了哥哥们,霸占了嫂子的;赵匡胤也是真的黄袍加身,还真霸占了花蕊夫人的。

可人们关于唐宗、宋祖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历史学界不说,就连民间传说,戏曲演义中都编出不少故事。

要么证明李世民杀哥哥是迫不得已,要么说赵匡胤夺人家江山是箭在弦上.....

还有的故事说李世民和他嫂嫂是两情相悦;有不少故事表明赵匡胤的人品是多好多好。

难不成李世民和赵匡胤真是道德品质好?

史从云向来不屑这种看法,他们要是道德品质好就当不了皇帝!

所以刘邦才是帝王的千古楷模,事实上从很多历史记载中也看得出李世民和赵匡胤都是崇拜刘邦的,李世民还把他的还乡宴比作高祖还乡。

说白了,无论是民间还是史学界,人们称赞的都是功绩!看的也是功绩。

只不过中国受到儒家礼乐教化数千年,儒家的那套深入人心,潜移默化。

儒家讲究以德治国,普通人看待问题又看不透本质。所以很多普通人都在儒家教化的框架下看问题,觉得哪个君主能臣有了功绩,肯定是因为他道德品质好。

而道德是宽泛的,模棱两可的,可以随意双标的。

所以只要有利于百姓,有功绩的君主,人们就会编很多事,戏曲歌剧,演义杂谈去为他美化,为他摆脱道德困境。

反之就丑化。

因为在儒家的朴素价值观里,德大于天。

某个人能干大事,肯定是因为他的道德品质好。如果某人没本事,做了招人恨的事,那肯定是道德品质败坏。

找不着证明就是编也给他编出来嘛。

但其实人们称赞和贬低的都是有没有功绩,不过是在儒家学说的世界观下,非要给它披上道德的外皮。

普通人的对历史的认识就是这样的,所以史从云道从不担心别人怎么骂他,怎么不得人心。

他觉得自己对天下大势,历史大方向还是看得清楚的。

只要往后他干了大事,有利于百姓的大事,有大功劳大功绩,肯定会有很多人给他编故事,写小说,吹牛逼,也要说他和周宪是两情相悦的,说不定李煜还要拉出来当反派。

反之如果他之后毫无功绩,甚至还败坏功绩,做出对天下百姓都不利的事,即便他真是个道德圣人,干干净净来江南走一遭,也会有无数人给他编排好故事说他道德败坏的。

说到底,就是功绩。

董卓如果在小说里一统天下,治国有福,人们肯定要说他和貂蝉天生一对,貂蝉是心甘情愿跟他的,还能给他编出几十个故事来。

......

以史从云如今的功绩,绝对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