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6章 失败的宗藩改制(第1更)(2/3)

藩王勾结,把每一系宗室的禄米克扣一部分后交给该系的藩王,由藩王把禄米发下去,于是便滋生了贪污现象。对于那些藩王来说,底层宗室血脉距离他们已经太远,一百两百年前的亲戚,还有什么亲情可言,于是克扣在所难免。

反复询问朱由榄,盘问德藩宗室改制之情形,然后朱由检发现,自己三年前的宗藩改革基本上失败了。

三年前的宗藩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停止滥发爵位,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不再封爵位。将军以下,直接取消爵位继承权,其后代直接沦为平民。

二是放开对宗室们的管制,从今以后,宗室们都可以科举做官,可以种田打工做生意谋生,不再有任何限制。对于底层宗室来说,这意味着彻底解放。

三是清查宗室田亩数目,除了历年以来皇帝赐田以外,藩王们非法所占田地全部充公,或发放给原本田地主人,或者充为官田,并且要补齐历年的田税。清查非法所设钞关,关停所设店铺,藩王不可与民争利。

滥发爵位这条,至少数年内看不到多少效果,除非现有爵位的宗室死去大半,才会节省下大量的禄米来。

至于宗室科举做官,好多宗室却是读过书,但并没有读的太深,明知道读书无用,他们怎么可能下功夫苦学?所以很多宗室也就是经过启蒙,认识一些字,会看闲书消遣而已,让他们去考秀才考举人,和那些真正的读书人去拼,又哪里拼的过?

放开管制,对很多吃不上饭的底层宗室确实有好处,他们可以做工做生意,可以从饥饿的边缘挣扎出来。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们没有生存技能,也没有自家的田地,只能给人帮佣,只能干些苦力活,想过的很好基本不可能。而宗室的地位尊严,又使得很多宗室不愿低头,宁愿领着微薄的禄米,也不愿去做工。毕竟若是去做工的话,以后便会停发禄米。于是便有了朱由榄活不下去进京告御状。

朱由榄及其代表的宗室们想法很简单,就是严厉处置德王,使其不再克扣禄米,若是禄米能按照规矩如数发放,奉国中尉一年二百石的禄米,足以一家衣食无忧。

但那怎么可能,即便没有德王,地方收入也拿不出这么多禄米,也养不起他们。

不过无论如何,放开管制会使得底层宗室生活要好一些,会给地方官府减轻负担,但也仅此而已,毕竟对底层宗室的就业,朝廷并没有配套的政策,而减少发放的禄米也都被地方官府和藩王克扣贪污,对于朝廷财政并无多少改善。

再说第三项改制,清查宗室田亩数目,把藩王非法侵占的田地收归官府或者归还原主。在开始的时候,从福王、周王一些藩王那里确实清查出很多田地,这些田地也确实成为了官田。

然而,也有一些藩王和地方士绅勾结,把非法侵占的田地纳入士绅名下,双方共享利益。而那些官田,也不断被士绅侵占,官田收益被侵夺,朝廷的赋税并未增加太多。

按道理说,全国二十多位亲王,九百多郡王,清查出来非法侵占的田地会很多,这些田地全部转为官田以后,会给朝廷增加不少税赋,但事实上,朝廷每年赋税并未增加多少。

因为不指着国库税赋练兵,因为太多的事情牵扯了朱由检的时间,让他没精力去关注宗藩改革的事情,因为当时朱由检也知道,宗藩制度改革的效果至少要等到一二十年后,当现在活着的宗室大量死去后才能看到,故也没有过多去关注。

而现在看来,三年前的宗藩改革,基本上是失败了。底层宗室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变,但却没有改变太多,很多底层宗室还是挣扎在饿死的边缘。地方官府收入也没有增加多少,因为还得给现存有爵位的宗室发放禄米,而朝廷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