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7章 京中情形(2/4)

一样,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对朝堂官员们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正在撤退的建奴军队?

建奴撤退,带走了袭掠的粮食财富,还携裹了十多万青壮百姓,若是让他们就这样安然退走的话,对大明朝廷威信是极大打击。

必须得救回被掠的百姓,这在朝堂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所以对孙传庭和建奴在永平府打的这一仗,北京朝野充满了期待。

卢象升在辽东的势如破竹,让朝野间产生了幻觉,觉得建奴八旗兵也不过如此,孙传庭统率着京畿所有军队,各省勤王军也受其辖制,兵力是建奴的两倍还要多,未必不是建奴对手。

卢象升率领三万禁卫军都能杀入建奴老巢,孙传庭手握十万大军,如何不能救回被掠的百姓?

正因为期望很大,所以当孙传庭和建奴大战的结果传回时,很多人都表示不可接受。

虽然救回了百姓,可却有数万百姓惨死在战场,孙传庭当时手握六万大军,却被建奴打的只剩下一万余人,若非张世泽带兵及时赶到,说不定辽兵便全军覆没!

虽然建奴退了,虽然也解救下了数万百姓,但在很多人看来,建奴是主动撤退,是主动放弃这些百姓,孙传庭并没有什么功劳,反而问题很大。

张世泽歼俘蒙古人两万骑?在很多人看来,这功劳根本就不能安在孙传庭头上,反而是孙传庭用兵失误的见证。

试问,若是孙传庭不把张世泽的延绥军派往蓟北,而是随军一起向建奴进行追击,那么永平府的战况就不会如此了,说不定明军能正面击败建奴,救回十多万百姓,而不是导致数万百姓被杀。

所以,在永平府大战战报传回北京时,很多官员对孙传庭非常不满,开始上疏弹劾孙传庭。

刑科给事中毛士龙,上疏弹劾孙传庭三项大罪,一是指挥失误,明知建奴经永平府退兵,却把战斗力最强的延绥兵派往蓟北,有私放建奴之嫌疑;

二是残民以逞,为了战功下令屠戮百姓,直接导致数万百姓惨死在战场;

三是以败为胜,冒领部下战功,欺骗朝廷。永平府一战,孙传庭六万大军只剩下一万余人,损兵大半却上疏言胜,“孙贼暴虐无耻,试图欺瞒陛下欺瞒朝廷。请朝廷罢免其蓟辽督师之职,锁拿进京问罪。”毛士龙在奏疏中如是道。

毛士龙上疏弹劾之后,其他言官们纷纷响应,弹疏潮水般涌向朝廷。

经历了前段时间朱由检的打压,这些言官们都憋着一口气,现在终于要爆发出来。

这些言官们,相当一部分是东林党人,比如毛士龙等人,也有温体仁一系。

孙传庭在战斗中真的下令对建奴携裹的百姓动手,这算是一个污点,这些自命清高的言官们自然不会放过。

拿下一位蓟辽督师、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在很多言官看来,若是能成功罢免孙传庭,将是他们的极大政绩,自然要咬着不放。

也有言官弹劾孙传庭的目的,是其背后势力看上了孙传庭蓟辽督师的位置,毕竟每年数百万两银子的钱粮,只要稍微过下手便是一笔庞大的财富,想想都心动。

而孙传庭在朝中并无靠山,根本就没人给其说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