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09章顿于微地(1/4)

时节已到十一月中旬,天气越来越冷了。

聂伤换上了粗厚保暖的麻布袍子,立在城头看着微城内外的斗耆军士卒,眉头紧蹙,心情烦闷。

他在微城已经呆了快一个月了,殷邑那里还没谈出结果。

世子受命他一定要守住微国,万不能有失,却又态度模糊,不给出明确指示。这让他疑神疑鬼,总是提着心,生怕突发异变,只能和三千斗耆军在微国干耗着,不敢离开一步。

斗耆国国内还有一大摊子事要处理,千头万绪,又多又繁重。信使来往通报的效率实在太低,很多事情无法及时处理,处处协调不畅,微国这里也有近十万微国人要管理。

主君不在,国宰郧丁又是个缺乏魄力的,官员们也都经验不足,官府应付的十分吃力。导致物资调运迟缓,出征将士的补给都有些跟不上了。

驻军在外的士卒们不理解大局,看到明明没有战事却不能归家,颇有怨言。聂伤自己家里也还有两个怀孕的女人呢,心里记挂着,只想早早回国。

如此形势,让他怎能不烦躁?

别的物资勉强还够,关键是冬衣没有送来,让全军都在挨冻。

军士们大都还穿着单衣,在北风中缩肩抱臂,满脸青白寒色,都挤在屋里和墙根下烤火晒、太阳,精神十分萎靡。

聂伤质问国内为何没有送来冬衣,得到的回答是:还没到穿冬衣之时,没必要送冬衣。

不但官府如此说,就连士卒们也如此认为,对挨冻没有怨言。

在这个时代的平民看来,眼下天气虽冷,但还不是穿冬衣的时候,所以也没必要添加衣物。

因为整个社会都物资匮乏,大家穷惯了,舍不得过早穿冬衣,或者干脆没有多余衣物。以致民间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只有进入十二月份之后,才可以穿上冬衣。在此之前,不论多冷都只能用身体硬抗低温。

当然,这只是普通平民被逼出来的生活习惯,家境富裕的贵人一般都不讲究这个。

商人贵族生活奢靡,只要有条件就不会俭省。

比如驻在微国的这支斗耆军,贵族军官大多裹上了家里送来的冬衣,有的是好几层厚麻布衣服,条件好的更是早早穿了厚夹衣,而普通士卒却还穿着套头露四肢的夏装。

这个时代没有棉花,皮毛又贵,冬衣大都是填充了各种材料的夹衣。一切可以保温的东西,干草、蒲绒、麻絮、丝絮、禽羽、兽毛等等,都被人类用作填充物来保暖。

农夫的夹衣最常用的是廉价的干草,甚至没有足够的布料,只能披着干草编制的草衣。猎人们多是兽皮和禽兽羽毛夹衣。

常年接触水的渔民会使用揉软的蒲草做衣,再以蒲绒填充,不但可以保暖,还有很好的防水性和浮力,可以直接当救生衣用。

麻絮、丝絮只有贵人才用得起,普通贵族用的都是麻絮,大贵族才用丝絮,但也和其他材料混着用。一件真正的丝絮冬袍里面有好几斤絮状蚕丝,价值不菲,只有高级贵族才能用得起。

聂伤有丝絮冬衣可用,但他在国中倡导节俭,必须以身作则,所以一向不穿华贵衣物,不论什么场合都以粗布麻葛衣服示人。

丝絮冬衣和名贵皮裘他自然也不会穿,又嫌其他填充物冬衣臃肿不舒适,羊皮太难闻,便干脆摞几层厚麻布衣服保暖。好在他身体强健,火气旺盛,此时的冬天也不太冷,靠着这一身勉强也能凑合。

既然没到换装时节,发下冬衣这些没追求的平民士卒也舍不得穿,干脆不发了,也好给官府减轻一点负担。

“这样不行,得想办法改变现状,不然会大面积得病的。”

聂伤心里思量着:“是不是可以用羊毛织线,再织毛衣来穿呢?还是想办法寻找棉花?棉花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