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学习多么令人愉悦(2/2)

阳修和包拯,则是震惊于欧阳辩的思路开阔。

王安石等人分析问题喜欢引经据典,而欧阳辩分析问题更加注重逻辑和程序正义,这是和时下相当不同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

当欧阳辩开始分析问题的时候,一环紧扣一环,说出来的道理让人无懈可击。

关键是,在逻辑非常精密的情况下,欧阳辩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超越问题本身,更加接近事情的本质。

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没有超越时代本身的见识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即便是王安石几人博古通今,解决问题总能从历史上寻找到答案,但他们终究无法超越本时代并不存在的理念。

这种沟通和交流,比起单纯一本国富论给他们造成的震撼是完全不同的。

国富论讨论的是商业经济,里面固然涉及到国家基础架构,但有些遮遮掩掩。

但是在这种直接沟通交流的时候,欧阳辩却不需要顾忌这些问题,这几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欧阳辩不知道这种沟通交流会给这几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很明显可以感觉到,无论是王安石也好,包拯也好,对他的态度已经有对待同辈人的尊重。

欧阳辩写给包拯的每一封信,包拯都会认认真真的回信,对欧阳辩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然后又诚恳地提出问题请欧阳辩解答。

到得后来,包拯已经基本不考核欧阳辩的学业了,或许是觉得有如此见识的欧阳辩,学业上的修炼应该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当然,王安石和包拯提出的问题有些能够轻松解答,有些则是得好好思索,而有些则是得查阅资料,像写论文一般,用严谨的论点论据来解答,就像是回到了大学时候写论文一般的感觉。

这个过程对王安石和包拯几人的启发是重大,但对欧阳辩来说受益更大,这让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更加的深入起来。

王安石和包拯教会的是如何用这个时代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这对欧阳辩来说很重要,这就类似于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本土化的过程,欧阳辩就会像是一个异类。

异类是不被接受的,这是人类的本质决定的。

在这种愉快的沟通交流之中,时间过得很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