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国来朝(2/4)

汉迎来了一次盛况。

这是大汉自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以来又一次盛世。而且比之前面五次,这次盛世更加空前繁荣,已经有向着唐朝开元之治的盛况靠拢的趋势。

不过目前来说,刘备创造的繁荣盛世还并没有达到开元盛世的高度。因为开元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以及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

从唐太宗贞观之治结束的西历649年到唐玄宗开元之治的起始西历713年,中间相距64年。除了武则天时期出现了政局动荡以外,国家并无整体衰落。

通过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奠定基础,当唐玄宗时期政局恢复稳定,又采取了一系列高明的为政措施之后,厚积薄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反观刘备接手的是个什么烂摊子?

王朝末年呀。

上一次大汉盛世还是120多年前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明章之治,无法给刘备留下任何政治遗产。

所以眼下的繁华,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算是迅速催生出来的虚假繁华。

因为从农业上刘备是从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快速提高了国内的生产力,达到了短时间内养育大汉百姓的成果。

在经济上是从海外掠夺金银铜矿来弥补本国的亏空,相当于走罗马帝国不断抢夺劫掠来填补国内的路子。

一旦停止对海外进行掠夺,那么国内由于修运河而造成的巨大财政亏空,能瞬间让这个帝国崩塌。

所以想要达到真正的繁荣鼎盛,还需要大运河全面开通,国内经济真正做到完美内循环,再加上西域平定,丝绸之路以及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开启。

如此才能做到生生不息,利用强大的制造业维持经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短时间内靠采矿来维持国家运营成本,有些坐吃山空的意味。

不过离这个时间也已经不远,因为等到章武十三年的时候,南方运河基本已经完全通航,广州成为大汉自青州之后第二个通航口岸。

大汉的船队南下东南亚,从那里统治了当地土着,在东南亚寻找矿产、香料、木料,同时让当地人在东南亚种植水稻、橡胶、水果,以填补国内空缺。

同时船队继续向海外探索,有通过东南亚地区,继续南下前往澳大利亚的,有往西顺着海岸线绕过新加坡,到达了孟加拉湾的,甚至还有绕过印度最南端的斯里兰卡,到达中东和非洲的。

像这样的远洋船队在如今的大汉已经是常态,因为朝廷是支持这样的活动。随着青州两次海外探索成功,一次在日本发现大量金银铜矿,一次在美洲发现金银铜矿以及各种产物。

大汉民间对于出海的热情十分高涨,广州港、青州港、琼州港,每年出海的人络绎不绝,逐渐开始衍生出了海上丝绸贸易,虽然贸易规模还不大,但至少这是个好的开始。

不过有一样东西朝廷严厉禁止,那就是奴隶贸易。

大汉废除奴隶制度,提出人人平等。因此不允许有人前往日本、东南亚、三韩以及东北地区抓捕奴隶来衍生黑暗与罪恶。

倒不是朝廷有多光明正义,而是在朝廷的眼中,这些地方将来都是大汉领土,地方土着也将是大汉百姓。

像上述地区土着长相都与汉人相差不大,完全可以纳入统治范围,没必要进行三光政策。

至于黑奴贸易就更加不存在,目前朝廷也仅仅只是探索到了海外,知道了有这么个地方。连接触都还没有接触,更说搞什么三角贸易。

反倒是如果大汉不禁止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