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2/5)

按照人口密度来说,工业时期的英国人口密度为1000万人口除以24万平方公里,大概每平方公里42人。

大汉的话。

4000万人口除以580万平方公里,得出每平方公里才不到7个人,差了6倍。

这还只是算了东汉的面积。

现在大汉占据了三韩半岛和倭奴岛,再加上辽东和漠南地区,面积可能已经达到了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更稀疏。

所以陈暮才迫切需要人口,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以此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

到了洛阳之后,他分别了两位兄长,回到了大汉首都这座历经风雨的洛阳城。

正是二月春。

洛阳比去年更加繁华许多。

除了西域商人以外,这座最新人口统计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帝都又多了很多新面孔。

北方的南匈奴人、中部鲜卑人、东部鲜卑人、三韩半岛人、扶余人、高句丽人、挹娄人、倭奴人、甚至连东南亚长得像猴子的土着也有。

其实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时间段,整个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基本还维持着部落原始社会制度,匈奴人和鲜卑人都算先进的。

但架不住大汉征程已经到了这些地方,如扶余、高句丽以及挹娄就是在后世东北三省地区,这里离大汉辽州非常近,而辽州半岛又离青州半岛特别近。

青州目前来说可以说是科技、文化、经济发展最富裕的一个州,受到这里影响,东北三省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这些地方经过多年辐射,文明程度也缓慢提升了上来。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福岛地区受到大汉统治多年,已经从奴隶制国家升到了封建制国家,国王被大汉封为世袭罔替,虽然实权掌握在汉人手里,但百姓的生活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原来的倭奴国百姓连人都不算,只能算住在洞里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猴子的话,那现在至少还算个人。可以选择在福岛耕种水稻或者去金银铜矿山挖矿来维持生活。

压迫或许不可避免,然而大汉好歹是礼仪之邦,表面功夫还是会做到位,吃住和安全方面不用担心。不至于像后世欧美瓜分世界那样,把原住民和土着往死里杀。

而东南亚那边是因为橡胶产业转移到了那边,汉人开始大规模南下,广东渐渐成为通商口岸。并且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是大汉与东南亚交流窗口。

再加上这几年从湖南的湘江水系疏通了原来秦始皇时期挖的灵渠,荆州地区与广州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年下来,逐渐变得繁华。

周围诸多国家都往大汉扎堆,从交通方面来说,是因为海运以及航运大发展,让周围国家的人过来更方便。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大汉经济从这几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缘故。

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手工业从事者就会变得多起来。

纺织业、陶瓷业、茶业等等。

幽州涿郡现在就正在大力发展纺织业,最近几年开设的工厂越来越多,大量招募女工。

值得一提的是,陈暮其实知道一点缝纫机的原理。

他8岁的时候还属于改革开放的第二十年,也就是1998年左右。那个时候正处于激荡春风年代,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陈家也不例外。

但知道一点不代表全知道,所以在与马钧的商讨过程当中,只能把有限的知识和盘托出,看马钧能否弄出来。

只是过去了多年现在还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