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6章 张商英担任宰相(2/3)

以往的例子,避殿减食。他还命令侍从官,直言陈说朝廷的得失。石公弼、毛注等人于是大力论述蔡京之罪,张克公也说蔡京不轨、不忠的事情,多达数十件。赵佶于是贬蔡京为太子少保,出京到杭州居住。余深失去了一个大援,心中不能自安,也上疏乞求罢职,被赵佶出知青州。

当时张商英调任杭州知州,路过京城的时候,面见赵佶。在和赵佶的面奏中,他对蔡京明确表示了不满,因此暗合赵佶的心意意。赵佶于是留他在京城居住,任命他担任中书侍郎。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他身材魁伟,容貌姿态如玉石一样耸立。他能言善辩,又自负卓异,雄视世间。

英宗治平二年,中进士,任通川县主簿。一天,进入寺中看到大藏经的卷册齐整,生气地说道:“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欲着无佛论,后来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法。

不久,渝州蛮夷发动叛乱,他说服首领投降,被朝廷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治理夔夷的时候,经常侮辱郡县官吏,因此没人敢和他说话。有人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州。章惇询问当地人才,使者就把张商英介绍给了他。章惇马上喊他进去一起吃饭。

张商英穿着道士服装,长揖就坐。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引他为坐上客。章惇回到朝廷,把他推荐给王安石,因而被皇帝召见问话,从检正中书礼房擢升为监察御史。

王安石变法后,有人反对屡次要废新法。商英上书说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维护变法。并且写信给苏轼,其中有“老僧欲往乌寺,呵佛骂祖”的不满言语。吕公著听说后,很不高兴,把他调出京城,先任河东刑狱,后在江西、淮南任职。

哲宗初年,张商英任开封府推官,出任提点河东刑狱,连续任河北、江西、淮南使者。哲宗亲自当政,召他任右正言、左司谏。张商英非常怨恨元祜大臣没有重用自己,就极力攻击他们,指责内侍陈衍动摇高太后,以至于把她比为吕后和武则天。他请求朝廷褫夺赠给司马光、吕公著的谥号,捣毁他们的墓碑和坟墓;说文彦博忘恩负义,以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等人,于是这些人都相继受到谴责。

蔡京担任宰相,张商英和他交好。遇到草拟朝廷公文时,就对他大加赞美。不久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丞,转左丞。不久,他又和蔡京政见不合,多次说蔡京“身为宰相,却一心迎合君主”。蔡京被罢免宰相,削除官籍,张商英任鄂州知州。蔡京恢复宰相职位,张商英以散官被安置在归州和峡州。

大观四年,蔡京再次被逐,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结果被赵佶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很快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大权,朝廷上下都怨恨愤慨。众人看到张商英敢于提出异议,多次称赞他为贤臣。

赵佶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了大雨。赵佶很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

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他大力变革弊政,废除当十钱进而改革币制,恢复转般仓进而废除直接运输,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张商英还劝说赵佶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赵佶对他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