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0章 赵祯花钱买和平(2/3)

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自此,小人们开始非常不高兴,对他也是怀恨在心。

李元昊派遣使者带来书信,称男不称臣。富弼说道:“李元昊臣服辽国,而不向我们称臣。这样辽国就是天下无敌了,不能允许。”于是斥退其使者,西夏被迫向宋称臣。

再说富弼刚成名的时候,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他认识了富弼,对富弼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本身也是奇才,不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写出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名句。他看出富弼有发展前途,就问范仲淹道:“这位洛阳才子可曾婚配?”范仲淹答道:“尚未婚配。”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时晏殊尚有一个女儿待字闺中,正托知贡举陈祥帮忙选婿。陈祥对晏殊说道:“我观富弼之文章气度,有宰相之才。”范仲淹见晏殊喜欢富弼,就和陈祥从中撮合,富弼终成为晏殊的东床快婿。

富弼于天圣八年,以茂才异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后,他先到河阳任节度判官厅公事,接着到绛州、郓州为官。几年后,山东多有兵变,有些州县长官见乱匪势强,软弱无能,不但不去镇压,反而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后来朝廷追究,派人严查。

范仲淹负责处理这些事,富弼对他说道:“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竟然姑息养奸,形同通匪,都应定死罪,不然今后就没人去剿匪了。”范仲淹则说道:“你不知道,土匪势强,远在山林,难以围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贸然围剿,只能是劳师伤财,让老百姓白白受苦罢了。他们按兵不动,以图缓剿,这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

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脸红脖子粗地与自己的恩师争执起来。有人劝富弼道:“你太过分了,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吗?”原富弼考中进士后,正值皇帝下诏求贤,要亲自考察天下士人。范仲淹听到消息,马上派人把富弼叫来,给他备了书房和书籍,让他集中精力写出对政事的看法,富弼因此才得以被皇帝赏识。

富弼却答道:“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致,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范仲淹听后,说道:“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赏他,就是因为这个。”富弼遇事有主见、不盲从,也不随便附和别人,即便对皇帝也是如此。

再说李元昊占据西鄙,依然经常违背朝廷的命令。刚好西夏国内遇到天旱年荒,兵民交困,于是又有纳款之意。延州知州庞籍得知,急忙报告给了宋廷。朝廷于是诏命知保安军刘拯,传谕给李元昊的亲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如果他们归附,就让他们平分西平疆土。

野利旺荣非常刁猾,令部下浪埋、赏乞、媚娘三人,假装倒鄜州投降。鄜州判官种世衡心知有诈,于是准备将计就计,把他们留在营中,假意录用。野利旺荣以为得计,又派教练使李文贵来投降,也被种世衡留住。种世衡字仲平,河南洛阳人。种世衡年少时,非常崇尚气节。兄弟里面有想分其资产者,他都全数让出,自己只取了图书而已。

最初因其叔父种放的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后来多次升迁至太子中舍。种世衡曾任泾阳知县,里胥王知谦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事情败露。按照法令应判徒刑,王知谦逃走。等到郊赦将至,王知谦便主动向官府自首。种世衡说道:“把王知谦送到州府,必会得到赦免。”用杖击打王的脊背之后,向州府请罪,知府李谘上奏释免其罪。

后来,种世衡通判凤州。凤州将领王蒙正是章献皇后刘娥的姻家,行事不守法纪。他曾向种世衡求取私利,种世衡没有答应。王蒙正非常生气,于是诱使王知谦诉冤而暗中帮助他,种世衡因此被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